广元建实军地联建机制提增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资源互联互通。利用驻地部队力量优势和地方政府协调优势,建立灾情通报会商、联合勘察、协同指挥等7项军地协调联动机制。以市应急指挥融合系统为基础搭建军地协同平台,明确军地“双向”联络员,以可视化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应急救援期间的任务需求对接、救援行动协调、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等协同保障。
    兵力需求提速提效。兵力(含民兵)动用机制原则上“先报告再动用”,紧急时“边动用边报告”。出现灾情险情时,由地方政府向驻地军队提出需求,军队根据兵力需求和灾情实际,按照兵力调动批准权限实施救助。民兵调动由县(区)应急管理部门提请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同级人武部按政府需求调动民兵队伍参与抢险救援;民兵兵力增援需求,由县(区)应急管理部门向市应急管理部门报送后,由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协同军分区统筹全市民兵力量。
    军地共建联训联演。把地方性专业救援力量和社会救援队伍纳入民兵队伍建设,利用军地网络技术平台、技术人才资源,依托即将建成的四川省区域应急救援广元基地等专业教学训练基地,开展军地协作训练。每年至少开展2次军地应急联动快速集结、军地联合抢险救灾等演练活动,实现军地互补共建。
 
广元持续提升危化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完善体系抓部署。紧盯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废弃处置和化工园区等四个领域重大安全风险和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安全责任不落实等两大突出问题,按照“1+N+1”模式,印发1个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总体方案,统筹应急、交通等部门配套制定化工产业转移风险防控、油气储存基地整治提升等12个专项工作方案,由发改、经信等13个部门成立1个集中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部署会议1次、开展专项培训会4次,对5个县区和10家重点企业集中治理工作开展指导服务,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组织体系和部署安排实现“两到位”。
    督查检查抓落实。聚焦“督查治”三个重大环节,先后开展精细化工企业“四个清零”现场核查、硝酸铵使用企业专项整治问题“回头看”、危化品运输排查整治、废弃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回头看”、油气长输管道交叉穿越问题整治等5大专项行动,全面防范化解危化品领域重大安全风险。截至目前,出动检查人员30余人次,检查企业120余家次,发现问题隐患320项,督促整改287项,立案查处8起,办理行刑衔接案件1起。
多元赋能抓提升。持续深化清单制、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平台和危化品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融合建设,着力“一防三提升”,先后实现195家危化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建设上线运行,上线率达到90%以上。累计申报专项资金49.9万元,组织201名危化品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三类重点人员”和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人开展工伤预防能力培训,同步完成全市24名不符合专业学历要求的重点岗位人员通过学历对标提升,初步实现一线力量专业化转变。
 
 
广元构建“三位一体”防汛应急体系
    
跨省域结对联建。与甘肃省陇南市、陕西省汉中市签订《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以实现嘉陵江上游水文信息共享为主线,强化汛期河道内及河道沿岸船只、油罐、临时构(建)筑物等管控,建立3市汛期联防联控机制,破解省域行政壁垒,打破信息“孤岛”。
    跨部门合力协作。建成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10余个部门的应对洪涝地质灾害联动机制,采取“协同联动+会商调度”模式,常态开展汛期检查、隐患排查、风险研判、预报预警、灾害应对、宣传引导等6项工作。水利、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就“雨、旱、水”3情研判汛期防汛抗旱趋势印发《防汛专报》向部门、企业、社会提出防范应对工作建议。
跨层级集成联动。以“1+8”的市县(区)防汛抗旱组织指挥部为纽带,全市146个乡镇成立防汛抗旱机构,2000余个村社组建防汛抗旱组织,“市—区县—乡镇—村社”四级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基本建成。同步落实“7*24”小时汛情雨情灾情实现专人专报机制,4月下旬起,按照“日日报”要求,围绕险灾险情、转移避险等内容形成防汛抗旱《每日动态》,供汛期分析研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