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三字诀”筑牢汛期地质灾害安全防线
★广元“三个靠前”做足应急救援保障
★广元扎实拓宽安全宣传覆盖面
 
 
广元“三字诀”筑牢汛期地质灾害安全防线
 
盯“灾”排查治理。以“应急排查+排危除险+应急工程项目治理+后勤应急通信保障”4个方面为重点,组织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联合督导,市、县共成立9个地灾核查组,出动897人次,全面核查核实今年汛期以来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项目1410个,对2019年至2020年的2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完成排危除险205处,临时工程治理7处。 
盯“人”避险转移。坚持“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原则,以每轮强降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为依据,依托村委会、街道办驻地,结合降雨范围、降雨量和灾情形势,实施“隐患点出现强降雨、暴雨蓝色以上预警预报、出现险情征兆和研判不明”的“三个紧急撤离”。汛期以来,“集中+分散”避险转移安置1.9万余人,全年未发生一起因地灾死亡事件。
盯“技”服务支撑。采用“公开招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市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项目工程队伍储备库,与10支省级专业地勘单位以签订“入库协议”方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评选确定43名地质灾害专家作为“防+抗+救”工作技术队伍,打造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范和应急处置技术指导“智囊”。
 
广元“三个靠前”做足应急救援保障
 
靠前数据贯通。持续迭代升级智慧应急“一张图”平台,接入公安、水利、消防、人防等9部门后台数据,以“看的见、喊的应、调的动”为目的,统筹推进“雪亮工程”“智慧旅游”等行业安全应用场景协同建设,已实现对全市18条河流(山洪站点、水利工程),21余个4A以上景区,200余个水库智慧监控。
靠前物资保障。特殊时期按照“就近”原则,采用政府购买“协议预储备”方式,乡镇(街道)与当地超市、餐馆等签订应急生活救援物资保障协议,初步实现生活物资支持2天、每天保障200人。同步建立“饮食保障”以乡镇政府食堂为主,餐馆为辅;“住宿保障”以当地宾馆为主,学校为辅,后续持续保障以市县区所签协议单位负责的保障模式。
靠前通信互联。以“不留死角,不漏灾情”为目的,构建“移动云MAS+市应急管理局”2个短信平台和“应急对讲机+卫星电话”2个双向语音通信的双重互联互通渠道,特殊情况采用“应急通讯车+指战员红名单”模式,全方位实现指挥调度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扁平高效。
 
广元扎实拓宽安全宣传覆盖面
 
设置有奖问答。契合“碎片化、快餐式”学习模式,利用“两微一端”积极组织开展“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赛”“新安全生产法有奖问答”等线上答题,采取“全对可抽奖”的方式,随机发放家用灭火器、便携式应急包等奖品,鼓励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踊跃参与答题,形成“人人学安”集群效应。其中,“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赛”广元市参与答题人数位列全省第一。
开展集中宣传。依托“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居民活动广场广告牌、户外LED显示屏、社区公告栏等宣传媒介,对森林防灭火、地震避险、汛期隐患防治等内容集中播放并设置安全提示。面向社区居民、重点企业发放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6000余份。
精准以教促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主动贴近群众,出动应急救援专家40余人次,围绕民兵队伍、公安新警、企事业单位职员开展水上救援、矿山知识、疏散逃生等知识培训1000余人次。以举办“开放日”活动的方式,邀请学生、群众、指战员等100人余人次,“零距离”参观市应急救援基地荣誉室、文化长廊,现场体验应急救援器械,“面对面”普及应急救援小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