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我市持续深化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我市严阵以待打好地质灾害防治准备战
我市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近年来,该市持续加强灾害预警预测、应急能力建设、群众防灾意识培养,切实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近日,青川县2022年“7·14”青新村泥石流避险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案例(全省仅2个)。
人技结合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将全市灾害监测预警区分区包片定点到人,压实压细3431名基层网格员、1922名监测员灾情巡查预警责任,组织地质、气象等专业力量开展全覆盖安全巡逻。在青川县等地质气象灾害易发频发地区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安装自动化专业监测设备442套,全天候实时监测地灾点雨量雨水、裂缝变化等情况,一旦出现灾情苗头,及时预警。
演练备战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全覆盖建成市、县(区)、片区、乡镇四级物资储备库(点)150个,前置32.5万件(套)救援救灾物资,确保应急所需、救灾所用。每年定期开展全民紧急逃生避险演练和应急通信等行业专项演练,重点地灾点和山洪灾害危险区“一点一案”开展实地应急避险演练2次以上。今年以来已开展应急避险转移演练2000余场次。
积极宣传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结合汛前排查工作,每年集中开展防灾减灾主题“五进”宣传活动,全覆盖发放地灾危险点防御预案表、防灾避险明白卡,指导干部群众熟练掌握地灾发生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险场所等。在户外电子屏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亮屏”行动,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起“查隐患、保安全”随手拍活动,广泛宣传避灾自救知识,提高群防群治能力。
我市持续深化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统一防控思路。以县(区)为单位,分析研判重点企业、主要交通线路等潜在的安全风险隐患,按照“红橙黄蓝”由高到低划分“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区。紧跟去年旺苍县试点成功热度,在145个乡镇全面推行“三图四单”和“一库七有”制度建设。同步指导乡镇(街道)迭代更新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火灾事故等“多合一”应急预案,村村综合应急处置联动手册“一本通”基本实现。
密集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能、一队多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紧扣森林火灾和防汛抗旱主线,以“综合救援+专项救援”为队伍总体布局,建立乡镇(街道)应急队伍145支4450人,村(社区)应急分队1729支23475人。结合近年来主要灾害事故类型,建立高层、地下、大跨度大空间火灾事故处置专业队伍3支100余人,山岳、搜救犬分队特种灾害事故处置专业队伍5支170余人。乡镇(街道)30人应急突击队组建率60%,“15分钟基层综合应急救援圈”初步形成。
实战演练驻防。突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燃气泄漏临灾避险等重点,以“市+县(区)+乡镇(街道)”分行业分层级分灾种开展各类实战演练1000余场次。以全市2023年综合应急演练为抓手,对全市主要人员密集场所、871处地灾隐患点、1052个山洪危险区和天然气管道主要途径的重点乡镇,围绕地震灾害、洪涝灾害、天然气管道泄漏等重点开展临灾避险应急演练,参与演练人员超30余万人。
我市严阵以待打好地质灾害防治准备战
隐患排查排危出险。派出9组249人次“拉网式”对矿山、危化企业、道路交通、景区景点及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围绕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是否落实防灾措施、是否开展宣传培训和演练等方面进行排查。对已发现的93个地灾隐患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闭环销号管理,截至目前,已销号73个。
项目加持夯实基础。对旺苍、青川、朝天等5县(区)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项目的申报、立项、方案编制、实施、验收等全过程指导,“月调度”盯守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排危除险和临时工程治理项目在5月30日前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应急排查275km2,排危出险项目20个,临时工程治理15个,地质灾害“一点一案”实战演练1处。
应急演练提增意识。指导各县(区)紧扣群众明白预警信号、知道撤离路线、熟知自救知识、知晓安置地点等重点,开展其辖区内地质灾害避险预案演练,确保避险演练“到点到户到人”。旺苍县、剑阁县已完成2023年地质灾害“一点一案”专项演练,5月12日开展年度多灾叠加临灾避险综合实战应急演练,8个县区(含经开区)全部参与演练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