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交通风险
气温逐渐回升,群众近郊踏春游多,各景区景点附近道路车流量增大,加之部分路段坡陡弯急、临水临坎临崖、积雪结冰,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高。春耕季节农用车使用频繁,车辆(特别是货运车辆)外出时超速超载超限、疲劳驾驶、非法营运、违规搭人、违规占道变道、闯红灯抢黄灯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同时因降雨、大雾团雾等因素导致路面湿滑、能见度低易诱发交通事故。
2、建筑施工风险
建筑工地进入施工旺季,部分停工企业特别是长期停工企业,可能因市场低迷、资金不足导致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安全设施、设备陈旧甚至带“病”运转,易引发各类事故。工地停工期间日常维护频率降低,脚手架、基坑、沟槽、边坡易出现变形失稳,复工前未对各类车辆、特种设备、安全系统、现场作业环境等进行检查和确认,复工后盲目赶工期、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且新进场作业人员及转岗、轮岗员工多,员工对施工环境和规程不熟悉、安全意识不足易引发坍塌事故。春季气温波动大,建筑物内外温差过大易导致结构体产生裂缝,建筑物倒塌风险增加,同时随着气温的上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如油漆、溶剂等各种化学品中有毒物质扩散增快,中毒事件概率上升。高强度作业下施工机械使用频繁,施工人员高负荷工作,施工机械故障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的概率增加,由此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上升。
3、消防风险
3月天气回暖,气候干燥,可燃物载量增加,森林火险处于高发期,群众野外用火管控不到位,高压输配电线路巡护不到位,野外建设工地电焊作业、施工爆破、违规吸烟等易引发森林火灾。企业动火作业时,未严格审批管理、未制定或未按专项方案开展作业、未清理周边可燃物,作业过程中作业监护缺失、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火灾风险高;电气线路老化和过载、违规用电(私拉乱接电线)、电动自行车、儿童电动平衡车等室内、楼道长时间充电、飞线充电等易引发电气火灾,因安全出口封闭、违规设置防盗网、消防通道占堵、消防设施缺失或损坏,易导致损失扩大,造成群死群伤。
4、工贸风险
3月,企业易出现抢工期、赶进度、满负荷运行等行为,与此同时,“节日综合症”尚未消除,各类安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机械防护装置缺乏或有缺陷,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作业等易引发机械伤害事故;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台等未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作业人员随意攀爬脚手架、阳台、门窗,作业场所湿滑、杂乱等易引发高处坠落事故;作业现场,物品超高堆放,滚动、滑动等风险的物件未使用专用工器具固定,作业人员随意抛弃施工材料或工具等易引发物体打击事故;商铺、批发市场等场所电气线路故障未及时发现、用火用电不慎、违规堆放易燃可燃物等易引发火灾事故。
5、煤矿风险
因瓦斯地质预报工作不到位、遇地质构造未及时修订安全技术措施、停风巷违规“一风吹”处置瓦斯等情况,瓦斯超限风险高;井下皮带输送机胶带过度磨损、长时间“带病”运行、未及时清扫皮带输送机下浮煤等,存在皮带输送机电机故障或过度磨损诱发井下火灾事故。传感器维护保养不到位、人为误操作、调校作业不规范、爆破作业规程执行不到位引起的超限报警多,安全管理风险高。煤炭价格持续高位,企业想出煤、多出煤愿望强烈,可能存在简化复工复产程序、非法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安全风险高。6、非煤矿山风险
非煤矿山企业节后复工复产前检维修作业未制定作业方案或未严格按照作业方案施工,牙轮钻、潜孔钻等设备检维修时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作业监护不到位、违规停留作业平台、高处作业未按要求系安全带等易引发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事故,安全风险高。复工复产期间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思想松懈、违章作业,地下矿山工作面临时支护不及时,凿岩、撬毛作业不规范,冒顶风险高;露天矿山违规边建设边生产,未严格按设计施工,台阶高度、边坡角、工作帮坡角超设计值,未按设计及有关规定开展边坡监测和稳定性分析,边坡坍塌风险高。
7、校园安全风险
学校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等点位人员密集,楼道走廊等狭小空间追逐打闹易引发摔倒、碰撞、踩踏等意外事故;宿舍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私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明火等易引发火灾事故,安全出口封闭、防火门损坏等易造成群死群伤;学生上、下学期间横穿马路、追逐打闹易引发意外事故,安全风险增大。
8、文旅风险
3月春暖花开,春游、城市周边游、农家乐旅游人数增多。部分景区人流量较大,人群拥挤,容易发生踩踏等意外事故,景区娱乐设施长时间运作,可能发生机械故障。同时天气多变,降温、大雨、大风等不利天气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风险高。9、危化风险
春季风高物燥,雷电天气增多,危险化学品企业复工和检维修频繁,化工生产装置易产生静电,发生爆炸、中毒窒息和高处坠落的风险加大。涉及毒害性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输送管道、阀门、法兰等连接部件出现破损、缝隙、孔洞等情况发生泄漏,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内因设备管道锈蚀、老化严重导致氮气等惰性气体逸散,进入设备、罐体内清洗或检维修作业时未经过空气置换或者置换不合格,易产生、聚集有毒气体的区域未安装有毒气体报警装置等易引发中毒和窒息事故,救援人员未规范穿戴空气呼吸器等个体防护装备盲目施救易导致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安全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