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
一是按照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的要求,建成了完整的地震监测体系,实现地震监测无死角,全市共有各类地震监测台站101个。高质量完成广元东坝街道地震台、朝天曾家山地震台、青川桥楼地震台的标准化改造项目,2021年6月顺利通过了四川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监测预报与科技处、监测信息中心专家组的验收,该项目提升了台站的综合效益,产出的地震和地球物理观测信息更科学、更精准,为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昭化文村地震台监测设备的通讯网络由4G移动网络升级为光纤宽带,东溪河地震台进行了供电系统和防雷设施进行了改造,朝天区新建了3个、搬迁了1个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试验站。
二是提高台站运维能力,落实了专人负责每日地球物理观测数据的入库、处理和观测报告工作,确保地震监测台网、各监测台站、通讯网络等重要业务系统运行正常和网络安全状况良好。处理台站故障23次,台网运行率达98.82%。三是促进会商机制做实,定期组织开展周跟踪、月会商、半年会商和年度会商,截至目前,开展周跟踪52次,月会商11次。参加省地震局组织召开的视频会商11次。在重要时段(汛期、高考期间等)组织开展加密震情监视跟踪和加密会商17次。
2.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
一是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力度全面增强。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图审机构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联合住建、卫健、经信、交通等部门对全市高层建筑、重大项目和一般建筑等建设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二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监管更加优化。按照2019年3月国务院修订印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根据职能划分,市应急管理局提前介入履行评价监督职责,督促全市重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均在项目工程设计、可研前完成。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对医院、学校、市政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和超高层建筑等工程项目进行了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对本辖区内重点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面达100%。
3.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
一是强化震情为先,着力捕捉临震信息,确保异常核实不过夜。第一时间核实上报1月8日四川剑阁台电磁扰动异常,破除地震谣言可能性。强化24小时值守应急,迅速响应“6·21”青川3.2级地震等震情灾情,有序开展地震应急处置。
二是地震新闻宣传与舆情应对精准及时。明确新闻发言人,与四川在线等新闻媒体合作,建立信息快速发布通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全年无地震谣传事件发生。
三是重要时段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了“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海报和宣传折页30000份,接受咨询2000余人次。通过广元市应急管理公众号开展了为期两周的“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同时组织全市群众及中小学生参加“防震减灾科普先行”全省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广元市参赛人数居全省第一。 
4.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 
一是召开全国首届AETA多分量AI算法大赛颁奖典礼暨川陕甘第一届AETA地震监测预测学术会议。交流了最新的地震监测技术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广元市防震减灾服务中心荣获AETA推广应用示范先进单位。
二是积极宣传推广隔震技术。通过深化宣传,结合专题讲座、可研报告评审会等向建设业主、设计单位广泛宣传减隔震新技术、新工艺。拟建青川县东阳水库大坝、广平高速桥梁、井田坝大桥、县城东桥等建设工程广泛使用减隔震技术、工艺。
三是推动地震预警科技成果运用转化。加快完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项目实施,全面完成了28个市级部门和13个市直属学校的预警终端的安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