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坚持政治引领,筑牢基层应急思想根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党支部“三会一课”常态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跟进学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持续强化党员干部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同时,结合“安全生产月”“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党员先锋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场所,发放安全宣传单、宣传册29.88万余份,张贴农村安全明白卡23.7万余份,发送安全宣传短信3.2万余条,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车巡回宣传2.67万余次,开展集中宣传755场次,充分发挥党组织宣传阵地作用。
二、建强战斗堡垒,提升基层应急处突能力。依托“党建+业务”培训模式,开展“党建+民兵”培训5期,“党建+乡镇扑火”演练5次,“党建+企业安全指导”特训35天等,覆盖1000余人次。加强基层“一主两辅”应急力量建设和片区消防救援力量建设,组建由党员骨干牵头的各类应急救援队伍2033支3.5万余人,整合基层力量建强乡镇(街道)应急队145支、消防救援站16个,配备专业救援装备8562台(套)。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根据承接能力将与基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森林防灭火、防震减灾相关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处罚权下放到乡镇,并结合实际在各县区设立片区中队。目前,全市已完成中队建立,共计25个。
三、创新治理模式,织密基层风险防控网络。推动党建网格与基层应急管理网格深度融合,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担任基层风险隐患“吹哨人”。分别投入220万元、112万元上线“广元安全隐患随手拍”公众版和企业版,分别累计收到举报安全隐患155057条、36096条,其中,公众版隐患办结率99.0%,企业版重大隐患整改率100%,发放红包奖励共计280万余元、19万余元。围绕用户需求与工作实际,印发《完善红包发放工作机制意见》《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模板》等5项制度性文件,加快构建以预防为主、全过程管控的韧性体系。相关工作经验先后得到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监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四川电视台《黄金30分》、“高效运行随手拍八年获评最安全城市”等专题栏目推广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