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排查,分类梳理。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排查”原则,组织乡镇、直管行业企业全覆盖排查辖区、企业周边直接威胁群众的地质灾害隐患。创新采用动态管理机制,将排查隐患按照已治理、未治理和治理后还存在隐患三类,建立“一点一档”台账。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定位建档地灾隐患122处,包括已整改销号隐患点76处,移交乡镇、行业主管部门治理隐患点36处,需现场核实查看隐患点10处,实现风险隐患可视化、清单化管理。
实地勘察,现场指导。针对10处需现场核实查看隐患点,专项成立地灾现场核查工作组,实地开展“解剖式”检查。综合考虑强降雨、工程建设活动等因素,动态评估隐患变化趋势,复核已有防灾措施科学性、有效性。现场一对一指导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措施,具体包括安排监测员,定期查看地灾隐患,制定“一点一策”应急预案,实时监测预警,确保预警信息到户到人、避险路线清晰明确等。
汇总分析,逐一处置。整合现场核查、群众反馈、地灾监测、风险研判等信息源,形成多维度风险分析和建议处置报告。按照“工程治理一批、搬迁避让一批、监测预警一批、协调整治一批”原则,对排查出的10处隐患点实行分类处置。目前,已向市应急局申请纳入地灾应急处置项目3处,建议避险搬迁1处,协调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整治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