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蔡万喜,男,生于1989年,中共党员,2011年4月从事应急救援工作,现任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支队小队长。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成都大学校园的我刚刚上课,忽然电灯、电扇开始摇晃,起初还以为是风大,后来振幅和振动越来越大,整栋楼的人都开始往外跑,原来真的是地震来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的地震。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是地震受灾和应急救援的消息,当我偶然看到电视里播放橙色男儿李隆与战友用双手打出“生命通道”,救出被困124个小时的群众卞刚芬那一刻,我泪眼婆娑,那一刻,他们成为了我的榜样,那一刻,我立志要穿上橙色战斗服作一名光荣的救援队员。
2011年4月,幸运之神眷顾了我,我梦想成真,考入广元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支队,成为一名真正的救援队员。当我第一次穿上了梦寐以求、背上印有 “广元救援”四个大字的橙色战斗服,我照着镜子,久久不愿离去。小队长告诉我,这是我们最帅气的服装,这身衣服意味着责任。新队员入队都要经过3个月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成为正式队员。欣喜过后,迎来的便是各种业务训练,激烈行动是体能训练中最累的一项科目,要求救援队员配用氧气呼吸器携带自救器,肩扛8公斤灭火器行走一公里,然后在150秒时间以内完成验力器100次拉动,两项总时间为10分钟。这个科目是我最头疼的一项,刚开始训练时,一套科目下来,便瘫软在地上,不久便出现恶心,呕吐。科目不过关就当不了正式队员,不能参加正式救援,在难过之际,我暗自狠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科目拿下,训练场上别人跑两公里,我跑三公里,验力器别人拉100下,我拉150下,负重再多10斤,经过高强度训练,这个科目终于被我拿下。这一年,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救援队员。
橙色是灾区最靓丽的风景。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里氏5.7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支队迅速集结23名党员志愿服务队员、青年救援突击队员,携带救援装备,于当晚20:35紧急出动,星夜兼程,驰援地震灾区。救援队伍在震中邻东村一处坡度极陡的悬崖处,发现一具坠落的老人遗体,经了解,老人已经78岁,名叫王进美,在地震中被滚落的山石砸压在半山腰,由于余震不断,随时都有大石滚落,一直没人敢去搬运。作为救援队员,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我们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手脚并用攀爬到山腰,采用“猴子捞月”的方式,先用绳子依次绑紧身体,一个拉一个,由最前面的队员去抱起老人。“你们抱着我的身体,让我再往下一点,只要能抓住他的衣服就好办了。”那一天我冲在最前面。很快,我顺利地抓住老人的衣服,大家开始齐心协力往上拉,瞬间,又有好多双手一同合力往上拉,最终老人被拉起。队员们用两根竹杆做成简易担架,将遇难老人的遗体顺利抬出。老人的两个儿子从家中端来一盆干净的井水,用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了对救援队员们的谢意,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幕。“在彝良的72个小时,我们没有感觉到困和累”。9月9日,离开彝良前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2019年7月28日,旺苍县厚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瓦斯事故,支队接警后,立即出动20人次,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一场救援拉开序幕……凌晨,由于事故地点狭窄,不能多人作业,我主动请命与另外3名救援队员战友携带救援装备在狭小的巷道内爬行40余米到达事故地点,3名矿工已遇难,遗体被垮落的矸石压住,现场支护已经破坏,不能用大型工具清理垮落的矸石,以免造成二次垮落,对救援人员造成生命威胁,只能徒手一点点地刨、一点点地挖,手套很快被磨破,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们的手套磨破了,手指流出了鲜血,但没有人顾得上,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快挖下去,挖下去! 凌晨5:20,3名遇难人员遗体被成功刨出并搬运出井。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次次临危受命,一场场紧急出动。皮肤被烈日晒得脱皮,烟尘弥蒙了双眼,汗水湿透了衣服……危难时刻,我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勇往直前,连续作战,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己任,召之即来、战之必胜,奋战在最苦、最难、最累、最危险的抢险救灾一线,在灾难面前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高标准完成每一次救援任务,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情感之桥。
如今,我已经从事应急救援工作8年,参加过地震、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矿山事故救援10余次,参加全国、全省救援技术竞赛7次。今天,摸摸伴我出生入死的橙色战斗服回想,面对事故、灾难,谁人不怕?那到底是什么让我一次次勇往直前,坚持至今?答案就是:橙色战斗服!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厚度。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义!我骄傲,我身着橙色战斗服!我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救援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