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元市以“护安2022”专项执法行动为抓手,围绕安全生产年度目标,全面落实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管执法等工作,持续提升安全生产执法水平,坚持“依法执法、灵活执法、民主执法”不放松,不断优化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覆盖面,不遗余力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市县同步发力——执法有高度
市级层面按照市领导督导、市安办牵头,市应急、自然资源、住建、水利部门等部门共同负责的工作模式,成立8个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检查组,分别深入8个县区(含经开区),围绕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隐患排查整治等十大类“点对点”执法检查。8个县区(含经开区)同步对专项执法检查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共成立32个执法检查组,明确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做到任务明确、精准实施。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共出动执法人员156批次、312人次。
 处置及时高效——执法有速度
建立“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沟通会+总结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执法模式,采用“四不两直”工作模式,深入一线作业现场,查问题、找隐患,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逐一梳理、图片展示通报、面对面交流、指出整改建议,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隐患,出具执法检查文书,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号。
自执法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共发出安全生产执法提醒函1632份,其中,市级共发出提醒函60份,县区共发出提醒函1572份。
灵活执法方式——执法有精度
结合企业安全风险等级(ABCD),细化安全生产一体化执法检查计划,实施差异化执法,对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近三年未发生事故的企业,适当减少执法频次;对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到位、管理基础差,以及近三年发生过事故的企业,酌情增加执法频次。同时,充分考量矿山、尾矿库、危化品、烟花爆竹、工贸等10个行业不同特点,分行业建立企业检查清单,列出8至12类100余项重点检查内容,做到表格式检查、清单式梳理问题、勾选式整改问题,执法检查精准精细,落实闭环管理要求。创新在全市10个涉安行业全面建立“首席安全官”制度,10月1日前所有涉安企业制作“首席安全官公示牌”,同时张贴在办公楼和工作场所接受监督,真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惩处法不容情——执法有力度
面对安全问题,坚持“零容忍、严查处”理念,严格执法、规范执法。采用联合执法、重点执法、“延伸式”执法、“双随机”执法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到执法检查“五个当场”和行政处罚“四个一律”,加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抓实执法检查成效。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488家,发现隐患2928条,现场责令整改2786条,限期责令整改142条。其中,发现重大隐患12条,立案调查11起,作出行政处罚48.03万元。发出执法文书 671份,核实举报线索4条,收缴非法经营烟花爆竹300余箱,上报典型案例5例,作出行政处罚48.03万元。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检查绵苍巴高速、百利大桥等重大建设项目12家,督促整改隐患30余条,移交违法线索1条。
深化指导服务——执法有温度
围绕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化品、烟花爆竹、工贸等六大行业,全面梳理重点检查企业名单,建立重点检查企业名录库394家。按照行业特性,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安全专家312人次,会同执法人员对重点企业全覆盖“把脉问诊”,以“诊断式”指导服务深推企业安全生产精益管理。以新《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宣贯为契机,明确市县两级执法人员“送法进企”的刚性要求,采用面对面课堂培训、闭卷答题考试、发放新《安全生产法》宣传小册子等形式,强化企业一线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法律认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同时采用“一对一”帮扶形式,派出9个蹲点督导组23名执法人员深入唐家河、代池坝等9家煤矿企业围绕主要负责人履职、安全监控运行、风险辨识评估、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开展蹲点帮扶,确保企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