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排查清底数。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机制,组织乡镇、直管行业企业对重点行业领域及辖区、企业周边威胁群众安全的地灾隐患进行“地毯式”摸排。截至目前,汛期累计排查出地灾隐患37处,建立“一患一档”动态数据库,同步录入隐患点坐标、威胁范围、责任人等核心信息,全面厘清地灾隐患底数。
分类管理提质效。坚持精准施策,依据部门及乡镇职能职责,对排查出的地灾隐患实行分类处置,同时,及时开展灾情报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由乡镇处置地灾隐患3处,推动应急、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将8处地灾隐患纳入项目治理。针对不能立即处置的隐患点,逐一明确责任人,实施“点对点”全天候监测,有效确保隐患处置率100%。
紧急避险保安全。组织监测人员实时关注“雨情-水情-灾情”变化,快速接收传递气象、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刚性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要求,确保紧急转移避险指令直达受威胁群众。截至目前,针对新排查出的37处地灾隐患,累计提前紧急避险转移群众318人次,其中龙山镇灵凤村一组吴琼华房后滑坡灾害成功避险2户4名受威胁群众,以提前、快速、精准响应实现“零伤亡”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