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今天是:
我市出台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办法
来源:本网 时间:2019-12-17 分享: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国家十八部委联合签发《关于印发〈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的通知》(发改财经[2016]1001号)和省政府安委会《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安办〔2017〕46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以下办法。

一、联合惩戒的对象

联合惩戒的对象为在安全生产领域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的负责人、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人员等。

二、联合惩戒措施

(一)加强安全监管监察。

    各级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针对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制定并落实以下措施:

    1.加大执法检查频次;

    2.作为重点监管监察对象,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机制,不定期开展抽查;

    3.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对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培训;

    4.暂停对其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对已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的,撤销其证书;

    5.依法依规对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实施市场禁入;

    6.发现有新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从重处罚。

    (二)依法暂停审批其新的重大项目申报,核减、停止拨付或收回政府补贴资金。

    (三)依法限制参与建设工程招投标。

    (四)依法限制取得政府性资金支持。

    (五)依法限制生产经营单位取得或者终止其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六)依法限制、暂停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发行。

    (七)暂停审批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科技项目。

    (八)在全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行政处罚信息。

    (九)对吊销或者撤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存在失信行为生产经营单位,依法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当事人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十)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在法定期限内不得担任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已经担任的依法责令办理变更登记。

    (十一)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变更名称的,将变更前后的名称在全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

    (十二)限制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发布广告。

    (十三)将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通报金融机构,作为其评级授信、信贷融资、管理和退出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四)在审批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及期货公司设立、变更时,依法将生产经营单位失信行为作为重要参考,从严掌握或者不予批准。

    (十五)证券交易所在审核证券上市交易、全市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审核企业挂牌时,将生产经营单位的失信行为作为重要参考。

    (十六)要求上市企业将本企业纳入黑名单情况作为必须披露事项。

    (十七)根据安全生产风险水平,上调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保险费率。

    (十八)依法限制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十九)在土地使用、采矿权取得等环节对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采取严格限制或禁止等措施。

    (二十)将生产经营单位失信行为作为相关责任人考核、干部选任的重要参考,作为评先评优的限制条件。

    (二十一)对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进出口货物实施严密监管,在办理通关业务时,加强单证审核或布控查验。

    (二十二)限制成为海关认证企业。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申请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的,海关不予通过认证; 已经成为认证企业的,按照规定下调企业信用等级。

    (二十三)将企业违法失信行为纳入检验检疫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依据《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和监督。

    (二十四)依法限制取得生产许可。

    (二十五)要求认证机构暂停或者撤销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认证证书。

    (二十六)严格、审慎审查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的环评申报事项。

    (二十七)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时,将生产经营单位的失信状况作为审慎性参考依据。

    (二十八)在向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嘉奖和表彰等荣誉性称号时,应当参考其安全生产信用状况,对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不予颁发政府荣誉。

    (二十九)在各部门主管领域内取消对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政策性资金支持。

    三、联合惩戒的实施方式

    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全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各部门相关系统即时提供安全生产领域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相关信息,在市政府网站、“信用中国”网站、市应急管理局官网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各部门按照(发改财经[2016]1001号)约定内容,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失信行为严重程度,依法依规对其实施联合惩戒。同时,建立惩戒效果定期通报机制,各部门定期将联合惩戒实施情况通报给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应急管理局。

   

 


四川省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公众平台

主办单位:广元市应急管理局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438号    办公室电话:0839-3265130   值班电话:0839-3270175   举报电话:0839-3265212   举报邮箱:gysyjglj@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22       蜀ICP备2021013158号-7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