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高度重视,强化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总体要求,成立以主要领导为首的工作领导小组;该乡深刻认识防灾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范化解自然灾害的风险意识,提前统筹部署,提早预判潜在的风险和困难,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完备抢险救援,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全力排查隐患、补短板,全面提升干部群众自身的灾害综合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做好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提升安全意识,积极普及“防汛人人有责”的思想。通过召开专题会议,QQ、微信工作群推送消息等方式广泛宣传防汛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忧患意识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原则,积极开展地灾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确保每个地灾点开展一次以上应急疏散演练,切实通过实际演练提升和夯实群众防灾水平和避险能力;完善“乡、村、组”三级群测群防体系和防汛减灾、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逐一落实并公示河段、水电站、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
三是加大排查,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执行“雨情隐患三查”的步骤。健全监测与预警联动机制,重点做好乡场镇、河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精细化预报,密切监视汛情发展变化,及时对涝隐患点进行排查,并在隐患点处设立醒目警示标牌,提前疏通河道、管涵,保持行洪排水畅通,将内涝积水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开展隐患排查,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并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台账,并规定完成时限,对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整改的,提前落实好应急度汛措施,确保全面向群众告知隐患威胁区。
四是加强值守,健全责任体系,时刻绷紧“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坚持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保证三分之二的乡干部留守,村干部负责辖区内灾害点监测预警和转移群众工作;严格信息报告确认制度,按照县政府办《关于规范汛期洪涝灾害数据统计报送工作的通知》(旺府办函〔2016〕85号)要求,及时将灾害统计情况和及时报告至县级相关部门;该乡将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因预警信息传递不及时、巡查不到位、工作失职等情况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将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