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为深刻汲取教训,市防办要求认真学习《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
一是警钟长鸣,进一步压紧压实防汛救灾责任。《调查报告》查明郑州二七区、金水区、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郑东新区等6个区市、10个乡镇街道,郑州市及相关区县(市)应急管理、水利、城市管理等8个系统的18个单位,以及郑州地铁集团、河南五建集团、郑州城市隧道管养中心等9个企事业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警钟长鸣,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防汛减灾人员直接责任,将责任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切实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大堤”。
二是汲取教训,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针对灾害应对处置中暴露的问题,《调查报告》总结了六个方面的主要教训,还提出六项改进措施建议。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辖区和行业防汛减灾工作实际,认真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利用好当前的汛期空档期,对照《调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针对可能出现的断路、断电、断水、断气、断通讯等极端状况,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整体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三是未雨绸缪,做好2022年防汛减灾工作准备。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我市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市情。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坚持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前谋划,狠抓监测、预报、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发布、值班值守等重点环节,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全力做好2022年防汛减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