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对广元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上西国粮路铁路下穿界外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信息公开如下: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上西国粮路铁路下穿界外工程
建设地点:广元市城区上西片区
项目性质:改扩建
项目业主:广元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内容:项目道路路线起点于金轮北路,向西北下穿铁路,终点接女皇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km/h,设计全长439.22m,宽16m,汽车专用道。国粮路起点与金轮北路相交,终点与女皇路北段相交。分为两段,起点至下穿铁路段出口处对原有国粮街进行改造扩宽(下穿铁路段不属于本次评价范围),下穿铁路后新建道路,其中下穿广元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终点与女皇路北段相交。
二、产业政策符合性:
项目为城市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第21号令)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二十二项 “城市基础设施”的第4项 “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内容。
因此,本次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工作内容: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程序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主要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2、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调查;
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展开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2、预测项目投入正常生产后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对周围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周边主要污染源对厂区环境的影响;
3、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4、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制定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
5、开展公众参与调查,收集公众意见,并对公众意见进行反馈;
6、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出评价结论。
四、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排放
(一)施工期
1、废气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场地及道路扬尘、机械废气。
项目施工方在施工期采取文明施工、设施围挡、定时洒水等措施,对施工扬尘能有效的防治。
2、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工地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项目施工废水产生量较小,全部经过沉淀池、隔油池回收利用,不外排;生活废水全部纳入到当地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不外排,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3、噪声
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为各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润滑、禁止夜间施工等,可将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统一收集至政府制定部门处理,不随意外排。
(二)营运期
项目建成后废气主要为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THC,通过加强车辆管理、加强道路洒水降尘。废水为降雨时路面被雨水冲刷形成路面废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防止向道路散失货物、砂石等;定期清扫路面垃圾,并将垃圾装车运往垃圾场处置,严禁将垃圾倾倒在路。项目噪声影响为道路行驶的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车辆噪声值约70-85dB(A),通过禁止鸣笛可将噪声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广元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公众参与调查表明,公众对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广元市城市交通条件,采取措施后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项目建设在确保施工噪声不扰民,施工扬尘不影响周边空气环境质量,项目在拟选地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一)可直接填写公众参与表格传真、邮寄、email到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
(二)可直接电话到建设单位、环评单位、环评报告审批单位,反应对上述公众参与调查内容的意见,希望有关单位及代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本项目的公众参与工作。
七、公示时间:自公示日起十个工作日内。
具体联系方法如下:
建设单位:广元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
联系人:蔡工 联系方式: 139****1117
附:简本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佘工 联系方式:0839-3269339
广元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一月二十日
广元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上西国粮路铁路下穿界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广元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1月
1建设项目概况
1. 1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1)项目名称:上西国粮路铁路下穿界外工程
(2)建设性质:改扩建
(3)建设单位:广元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
(4)建设地点:广元市城区上西片区。
(5)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
项目道路路线起点于金轮北路,向西北下穿铁路,终点接女皇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km/h,设计全长439.22m,宽16m,汽车专用道。
国粮路起点与金轮北路相交,终点与女皇路北段相交。分为两段,起点至下穿铁路段出口处对原有国粮街进行改造扩宽(下穿铁路段不属于本次评价范围),下穿铁路后新建道路,其中下穿广元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终点与女皇路北段相交。
表1-1 拟建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
项目 |
主要建设内容 |
主要环境问题 |
||
|
施工期 |
营运期 |
|||
|
主体 工程 |
道路工程 |
城市支路,道路长439.22米,宽16米,设计速度为20km/h |
施工扬尘、建渣、弃土、噪声、废水等 |
废水、 噪声、废气 |
|
配套工程 |
包括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照明管线、通信管线、路灯工程等。 |
/ |
||
|
附属工程 |
交通设施 |
包含标志、标线、信号灯、防护设施等。 |
/ |
|
|
绿化工程 |
道路绿化:210 m2 |
/ |
||
|
临时渣场 |
设置于工程施工段,及时清运处置 |
|||
|
施工营地 |
通过租用附近居民房屋作为施工营地,并作为施工期间施工期材料的堆放和施工机具的停放 |
生活废水、生活垃圾 |
||
|
环保工程 |
临时堆土场、临时堆料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植被恢复、截水沟等);边坡防护 |
/ |
||
1.2工艺流程
项目为改扩建工程,部分路段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改扩建,部分道路新建,其中新建道路段涉及一处下穿,下穿广元市国家粮食储备库。
1、改扩建道路建设工序及产污分析
图2-1 改扩建道路施工工艺及产污位置图
2、新建道路施工工序及产污分析
图2-2 新建道路施工工艺流程图
1、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本底值质量良好,参与评价的SO2、NO2、PM10指标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2、地表水
项目各项监测因子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项目拟建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
3、声环境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位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域的要求,昼间、夜间均超标,主要是由于监测点位周边为市政道路和铁路,车流量较大,且道路路况较差,因此,其交通噪声是造成其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监测数据可以说明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一般。
4、生态环境
本项目位于上西片区,周边主要为二类住宅用地及未开发用地,沿线建筑主要有村落民宅、住宅小区等,有兰渝铁路、西成客专、宝成铁路等穿过。区域范围内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主,人类活动频繁,涉及区域内无珍稀动、植物,也无古稀树木和保护树种,因此,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低。
3.1.1施工期污染物产生情况分析
1、施工期噪声
项目主要施工噪声源是:道路路基处理时使用推土机、挖掘机、铲用机等;路面施工时有平地机、压路机等;上述机械设备以及建筑材料、设备运输车辆等将产生噪声。其声级值范围见表3-1。
表3-1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声级值范围
|
序号 |
机械类型 |
型 号 |
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 |
最大声级LAleq(dB(A)) |
|
1 |
轮式装载机 |
ABG423 |
5 |
86 |
|
2 |
平地机 |
DD-110 |
5 |
86 |
|
3 |
振动式压路机 |
XP261 |
5 |
86 |
|
4 |
双轮双振压路机 |
ZL50 |
5 |
81 |
|
5 |
轮胎压路机 |
泰脱拉、红岩、东风 |
5 |
76 |
|
6 |
推土机 |
T140型 |
5 |
86 |
|
7 |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 |
5 |
84 |
|
|
8 |
发电机组 |
5 |
84 |
|
|
9 |
冲击式钻井机 |
W4-60C型 |
5 |
73 |
|
10 |
反转出料搅拌机 |
5 |
65 |
|
|
11 |
搅拌机 |
5 |
82 |
|
|
12 |
沥青摊铺机 |
5 |
81 |
由上表可知,施工阶段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源强均较高,且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其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为3~8dB(A)。另外,工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大部分为移动声源,噪声源具有一定的移动性,非连续性,其中运输车辆移动范围较大,而推土机、挖掘机等移动区域较小,移动范围较小,其特点与流动车辆声源有一定不同。
2、施工期废气
项目作为城市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为施工扬尘、沥青烟以及少量的燃油废气。
(1)施工扬尘
拟建项目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空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TSP。主要污染环节为灰土拌和作业以及材料的运输、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等作业过程,项目不设沥青拌和站,直接购买商品沥青。上述各环节在受风力的作用下将会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产生TSP污染影响。另外,运输车辆行驶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
道路运输扬尘:在施工期,施工材料的运输和装卸将给道路沿线带来扬尘污染,特别是在风速较大,运输车辆行驶较快时,扬尘污染将尤为严重。根据类似施工现场汽车运输引起的扬尘现场监测结果,灰土运输车辆下风向50m处TSP浓度为11.625mg/m3;下风向100m处为9.694mg/m3;下风向150m处浓度为5.093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污染较严重,不可忽视,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洒水)减轻污染。
堆场扬尘:根据类比,各堆放场地的风吹扬尘下风向50m处浓度为8.90mg/m3;下风向100m处浓度为1.65mg/m3;下风向150m处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值0.3mg/m3。因此,在施工阶段,在选择堆放场地时应尽可能远离居民区等敏感区,对易散落、受冲刷的物资(石灰、水泥等)必须进行遮盖防护。
土石方工程中产生的扬尘:土方的开挖和回填作业产生的TSP污染严重程度与气候条件有关,大风时对下风向的污染影响较大。一般在距施工现场100~150m范围以外TSP浓度可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值0.3mg/m3要求。
(2)沥青烟
项目所需沥青由沥青熬制厂购进拌合沥青,用专用保温沥青运输车运至工地进行铺设,所以,本项目在施工期其产生的沥青烟气量较小,再加上铺设沥青路面施工作业时间较短,且项目周围较开阔,烟气扩散迅速,因此,沥青烟基本不构成环境影响。
(3) 燃油废气
项目在施工时建筑材料、土方的运输汽车以及一些动力设备会排放少量NOX、CO和THC,对大气环境也有一定影响。但由于燃油废气产生量较小,属间断性、分散性排放,基本可不考虑其影响。
3、施工期废水
项目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含油废水、洗车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污染物以SS、石油类为主,生活污水污染物以SS、BOD5、COD为主。
道路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含油冲洗废水,但因该部分废水的排放较为分散,因而其影响程度有限,根据本工程特点,本环评要求其车辆冲洗等尽量在施工场地处进行,其产生的冲洗废水等经临时沉淀集中收集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施工废水禁止未经处理直接外排。
项目施工期间并不设置施工营地,对此,评价建议项目施工期间生活污水利用周边现有设施。
4、施工期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来源于道路工程及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工程废料和生活垃圾等。
(1)工程弃渣
项目施工期间将会产生约45483.34m3(松方)的弃土,根据业主介绍,其施工期间产生的弃渣均临时堆放于临时弃渣场,然后由施工单位将其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弃渣场堆放。对此,评价要求其施工期间产生的其土石方禁止任意到处堆放。
(2)工程废料
工程废料主要包括废木、废钢筋、废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等杂物,施工期将产生一定量的该类废料。施工方拟将此类废料回收利用或作销售处理,无法利用的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弃渣场。
(3)施工场的生活垃圾
项目位于城区范围内,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现场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小,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施工现场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弃入河。
3.1.2营运期污染物产生情况分析
3.1.2.1大气污染物
项目在营运期产生的空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TSP、NO2和CO等污染物,CO是燃料在发动机内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取决于空燃比和各种汽缸燃料分配的均匀性。NO2是汽缸内过量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高温下形成的产物。此外,由于目前国内汽车已使用无铅汽油,因此,铅的污染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本项目采用类比分析方法分析工程营运期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的污染影响。
此外,道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但是按照设计,本项目作为城区内道路,只要道路养护人员的及时清扫其营运期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1.2.2废水
项目作为城市道路工程,沿线不设服务设施,因此,营运期废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路面冲洗产生的路面径流。
根据国内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试验有关资料,在车流量和降雨量已知情况下,降雨历时1小时,降雨强度为81.6mm,在1小时内按不同时段采集水样,测定分析路面径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表明,降雨初期到形成路面径流的30分钟,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SS和石油类的含量可达158.5~231.4mg/L、19.74~22.30mg/ L;30分钟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快。雨水径流中生化需氧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前者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分钟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污染物含量较低。
3.1.2.3噪声
营运期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噪声源为非稳态源。道路投入营运后,车辆行驶时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另外,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
交通噪声会对周围的声学环境产生影响。机动车产生的噪声一般在65~90dB。本项目建成后为城市支路,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和轻交通。道路运营期将对两侧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通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设置绿化、隔声门窗等,运营期噪声的影响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3.1.2.4固体废弃物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往人员产生的垃圾和车辆撒落的固废,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止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环境,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垃圾桶将其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
本工程运营期的环境风险主要为:交通事故引起的车辆泄漏对嘉陵江的影响。在运营期,如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本工程路段发生事故,将可能对河流水质造成一定的风险。
一般物品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时,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如果运输石油、化学物品等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车辆发生翻车或爆炸等突发性事故时,其造成的污染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这种情况虽然极少发生,却也不能彻底排除。因此,必须具有高度的警觉性来加以预防这种事故的发生。如发生事故现场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如下污染:
①当车辆发生事故时爆炸燃烧,会给事故现场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亦可能对周围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②当车辆发生翻车或泄漏时,将对事故周围地表水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2.风险防范措施
①为防止和杜绝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恶性事故发生,应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运输车辆应有明显标志。
②在危险品运输途中,司乘人员应严禁吸烟,停车时不准靠近明火和高温场所。驾驶员在运输途中必须集中精力,要注意观察路标,尤其是路过居民点、学校时更要注意交通安全。
③项目属市政道路,区域为城市区域,区域无过境道路,因此区域禁止危险品运输车入城区内,且设置相应的标示牌。
④在运输途中万一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时,驾驶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应及时向当地道路运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如公安、环保)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⑤运输中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时,应立即堵住雨水井盖,做好防溢、防漏、防扩散措施;禁止将有毒有害液体直接纳入雨水管网排放,泄漏的液体必须纳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3.3 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
1、施工废气防治措施
⑴ 施工扬尘防治措施
⑴ 运载水泥、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的车辆要加盖蓬布减少散落,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时进行车轮和车厢等冲洗;运输车辆行使路线应避免穿越城市中心区,尽量避开居民点和环境敏感点;
⑵施工工地周围应当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其高度不得低于1.8米,围栏视施工地段不同应适当增加。
⑶项目路基工程与管道铺设应同时进行,避免二次开挖,并且在施工时须采用封闭施工,以减轻扬尘污染。
⑷ 合理安排施工运输工作,对于施工作业中的大量物资的运输,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以缓解交通压力。同时,施工单位应与交通管理部门应协调一致,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交通疏导,避免压车和交通阻塞,最大限度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⑸ 场地内土堆、料堆要加遮盖等 ,防止扬尘的扩散。
⑹采取洒水湿法抑尘:对施工现场和进场道路进行定期洒水,保持地面湿度,无雨日的上下午各洒水—次,减少二次扬尘产生。除此之外,项目在施工时必须按照广元市城市管理的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施工期间产生严重的扬尘污染。
⑵ 沥青烟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摊铺时,应确保设备完好,并定期检修设备,尽可能缩短时间,减轻对周围人群及施工人员的影响。
⑶ 燃油废气
项目在施工时人员、工具、建筑材料、土方的运输汽车以及一些动力设备会排放少量NOX、CO和THC,对大气环境也有一定影响。但由于燃油废气产生量较小,属间断性、分散性排放,基本可不考虑其影响。
2、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⑴ 施工机械的选择应在保证施工要求的同时适当考虑噪声的控制水平。事先对工程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禁止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要求施工单位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大。
⑵ 科学安排施工,合理选择和调整施工时间和机械配置。尽可能地将施工作业安排在白天,并避开人们午休时间。在居民区附近路段,严禁夜间进行大规模、高噪声施工活动,以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⑶做好宣传工作, 争取取得周围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及时纠正。与当地环保部门配合设立投诉电话不当和安排不合理行为, 处理好各种环境纠纷。
⑷ 加强对集中居民点等路段的施工管理,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监理单位应做好施工期噪声监理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简易噪声测量仪器,对施工场所附近的居民点进行监测,以保证其不受噪声超标影响。
3、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⑴ 要求施工工程中机械设备均不再施工场地内维修,其施工场地主要用于施工期材料的堆放和施工机具的停放,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机具和车辆的冲洗废水,对此,评价要求其产生的冲洗废水等经集中收集通过临时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多余的施工废水经沉淀后排入其附近的水体,以上施工废水禁止未经处理直接外排。
⑵按施工组织,施工场地不设施工工人食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周边卫生设施收集,不得将施工现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项目旁边的沟渠以及嘉陵江。因此,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㈠ 针对项目土方外运,本评价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渣土运输提出如下要求:
⑴ 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须由相应运输企业资质,运营手续合法、齐全的公司承担,保证将弃土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弃土场。
⑵ 运输渣土车辆必须符合道路运输安全及交通和交警部门的准运要求,必须经过加盖密闭改装,经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合格,且蓬盖开合有效、无破损;
⑶ 渣土运输车辆必须服从统一调度,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指定路线、时间、方式清运,尽可能避开居民集中区、学校、医院等对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区域。
⑷ 渣土运输过程中不得出现超载、撒漏、不到指定地点清运等现象。
⑸ 对弃土运输车辆,必须在车辆出入口出设置冲洗池对运输车辆进行冲洗,确保不将泥土带出施工场地,车辆冲洗水必须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多余的经沉淀后外排附近水体。
㈡ 针对施工垃圾应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体现在施工管理、材料选购、去向控制等方面,评价对其他固体废物的处置措施和环境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⑴ 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施工前材料选购应精确计量,避免材料浪费;应尽量控制工程的变更,产生不必要的施工建筑垃圾。
⑵ 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设置垃圾桶收集后定期运至附近的垃圾收集点,然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施工现场禁止焚烧废弃物。
⑶ 工程弃渣应在指定地点集中堆放,及时送至政府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⑷ 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即在路基施工时,先进行填方施工;在堆放临时弃渣时,将易产生流失的表层土堆放在中间,开挖产生的块石堆放在其周围,起临时拦挡作用;同时尽量使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和雨污管网施工达到同步协调一致,避免因施工工序的不合理而产生的重复开挖和破坏。
a、项目建成通车后须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实行限速管制,设置减速、禁鸣标志;
b、项目建成通车后应加强道路疏通,避免因交通涌堵而造成噪声超标;
c、加强对道路运行车辆的监管,控制噪声超标车辆上路;
d、在不影响交通出行的条件下适当增加中央绿化带高大树木的数量以及树木的密度,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周环境和改善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的需求,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交通噪声的作用。
e、加强道路的维修保养,保持路面平整,发现路面破损及时修复,防止因路面破损引起车辆颠簸,造成噪声强度增加。
f、在营运中要加强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的噪声监测,如有超标,必须采取为受影响居民安装双层朔钢窗降噪措施,其费用由建设部门提供,措施实施后可降噪20dB(A),以保护群众的生活质量。
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⑴加强营运期道路的管理,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的污染,减缓路面径流冲刷污物的数量。
⑵制订有毒有害物质外泄的应急处理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案,并有相应的部门具体负责,一旦发生有毒有害物质外泄,应及时处理、清除,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地面水体而造成污染事件。
3、汽车尾气和扬尘防治措施
⑴ 根据本评价分析,虽然项目汽车尾气排放CO和NO2等不会产生超标现象,但仍需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拟建项目在道路中央设置有绿化带,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⑵ 加强交通的管理提高公路利用效率,减少因拥挤塞车造成的大气污染。
⑶ 营运期还应加强管理,洒水养护道路,从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少扬尘的产生。
4、营运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由于本项目道路为城区道路,主要承担客、货运输和城市车辆交通,不设收费站和集中服务区,运营期间会有少量的汽车装载货物的撒落物和汽车轮胎携带的泥沙形成,道路清洁人员应注意及时清扫,统一收集后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避免雨水冲刷后进入河道污染水体。
1. 公参调查方法和内容: 2013年9月5日至9月17日建设单位与环评单位在广元市环境保护局网站(网址http://www.gyshb.gov.cn/info/4459.htm)进行了第一次公示,现拟在广元市环境保护局网站进行第二次公示,且拟深入项目周围居民、乡村、单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50张。
2.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范围内居住人群和企业单位。
3. 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话、信函或电子邮件反馈至环评编制机构或建设单位。
4.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从环保角度出发,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和建议,并简要说明原因。
综上所述,评价认为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符合广元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公众参与调查表明,公众对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广元市城市交通条件,采取措施后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项目建设在确保施工噪声不扰民,施工扬尘不影响周边空气环境质量,项目在拟选地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6 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广元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
联系人:蔡工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佘工
联系方式:0839-3269339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