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领导延伸到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
――广元经开区石龙街道双龙社区党建引领“三治”实践综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近年来,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石龙街道双龙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用自治、法治、德治思维推动社会治理,治出美丽环境,治出和谐平安,治出社区振兴,连续5年保持“零上访、零犯罪、零吸毒、零赌博、零盗窃”记录,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称号。
走“基线”社区发展按下自治“快捷键”
一走进双龙社区,干净整洁的环境,摆放有序的车辆,老人们三五成群或锻炼身体或玩扑克牌,小孩子们嬉闹着……好一幅快乐和谐的画卷。
近年来,该社区持续加强党组织领导核心,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了党组织议事决策制度、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重大事项协商制度、民主管理和决策等制度。坚持“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实行“四民工作法”,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凡涉及社区重大事务,都要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并由居务监督委员会、居民代表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是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否通过集体商议,是否通过“一事一议”,是否符合法规政策。同时,及时公布实施结果,组织群众代表进行质询,充分保证决策实施达到居民想要的结果。
通过党建工作任务指导书、每月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等形式,向居民公开承诺,涉及党建工作、民生改善、经济建设各个方面,落实了责任人、完成时限。凡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广泛听取意见建议。2017年10月,肖家场平1393万元土地款分配,涉及70户居民,社区坚持土地款分配小组提案、社区“两委”研讨、居民小组商讨、逐户征求意见、党组织研究定案的“五轮定案”,保证了方案与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坚持提议事项、审议程序、决议结果、实施方案、办理结果“五公开”,让每个细节都暴露在阳光之下,体现了公正、民意,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政府以最少的投入,换来了社区面貌最大的变化。”广元经开区党群人事部负责人表示,居民自治帮了社区治理的大忙!有了知情权、提议权、商议权和监督权,群众敞开说社区的事、热心议社区的工作、协力办社区的事情,真正成为居民自治的主体力量。
守“底线”社区居民乐享法治“自助餐”
“群众有事就找党员,党员有事找党组织。”双龙社区形成了全体党员服务社区居民的服务体系,真正实行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平安和谐双龙。
通过党员活动日、党员qq群、党员e家、学习强国、居民学校等形式,深入开展“法治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以法治权”“争做法律明白人”等活动;设置了法制夜校、法制书屋、法治文化广场;打造了法治赋、法治名人雕塑、感恩井、法治竹简、守法三字经等5个法治文化景点;邀请专家学者讲法治课13场;组织干部走家串户开展送法活动,入户送法率达100%,其经验做法吸引了市内外20余批次500余人前来学习参观。
加大“人防、技防、物防”投入,成立了党员巡逻服务队,统一佩戴党员徽章、小红帽、红袖套等标志,对辖区内各个场所进行巡查,宣传防火防盗意识,提醒居民安全用电,确保安全生产,并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把巡防的触角延展到社区每个角落,形成了一道守护平安的红色屏障;投资3万余元,在辖区安装了23个视频监控探头,有效发挥了预警、控制、取证、震慑等功能,先后追回失窃摩托车3辆,钱包、手机5个;将社区监控网络与公安天网联网,提高了社区整体治安防控能力,居民安全感、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法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组建了3个党员示范岗、1个党员示范团队、5个志愿服务队,法治跟着项目走,法治跟着服务走,法治跟着需求走,在肖家场平、陵宝二线拓宽、标准厂房等重大项目建设中,拆除房屋30000平方米,拆迁群众80余户,迁坟300余座,平息阻工20余次,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22人次,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是居民的“法律贴心人”,被命名为广元市“法治教育示范基地”。
追“高线”社区文明搭上德治“和谐号”
“群山锦绣三江清,政通人和百业兴,拆掉旧房盖新楼,安居乐业佑民生……”一走进双龙社区,记者便看到感恩井上雕刻的《感恩共产党》,该文深刻地表达了居民们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双龙社区利用“党员十问”“五好一美”等活动平台,组织居民观看《警钟长鸣》《廉政警句》等书籍和影片,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居民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逐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康的社会风气。结合社区实际,大力开展党员方针政策讲一讲、群众致富带一带、邻里困难帮一帮等“十个一”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平台。
党员干部发挥率带作用,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制订了居民公约、守法三字经,建立了法律咨询室、民情恳谈室、党员谈心室、心灵茶室、法制夜校、法治广场、法治文化墙等学习教育宣传阵地;社区与20名党员签订了不参与涉黑涉恶承诺书,争当“五型党员”,发扬“五有”作风,坚持“五心”服务,营造了“崇尚德治、共促和谐”的浓厚氛围。
大力营造德治建设氛围,以党员团员为骨干,成立了法治文艺演出队,编演了《到底管不管》等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节目;打造了法治元素与道德元素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建立了法制书屋、法制专栏、LED电子显示屏,坚持用社区人说社区事,用社区实际讲社区道理,用社区道理解决社区问题,崇尚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表彰了好婆婆张玉兰、好媳妇杨洪学等14名“五好一美”先进典型,增强了道德力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何广华 记者 刘怀英)
川公网安备 51089002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