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权宏伟委员:
您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0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
近年来,我市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化”深度融合和推进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聚力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食品饮料产业。聚力饮用水、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提升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优势园区和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区。
(二)新(型)材料产业。突出铝基材料、新型电池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先进材料产业体系,支持企业铝业技改扩能,引进实施铝产业项目,完善铝产业链条。围绕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轻钢结构等重点领域,做大多功能、绿色、安全、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产品。
(三)机械电子产业。围绕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汽摩零配件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稳步推动机械电子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变,支持安驭铝合金等企业产能释放。实现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等航空装备配套产品规模化应用。
(四)建材家居产业。重点围绕家具制造及配套、水泥及其制品、砂石精深加工、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领域发展。着力推进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基础及配套建设。
(五)生物医药产业。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带动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和健康养生服务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三产联动全面发展。充分依托现有医药企业及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以商招商”。努力盘活困难企业,积极争取省级部门支持。
(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赋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实施“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不断提高企业研发、生产能力。
二、关于推进项目投资量质齐升方面
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围绕产业招引、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快推动项目建设。
(一)突出产业链项目招引。围绕“6+2”新型工业体系,分产业绘制全市工业项目储备“施工图”,不断延伸产业链和补齐产业链短板,在产业链上“找项目”。构建大中小企业配套、资源互补、链式关联、梯次发展的制造业生态格局。
(二)加快“四个一批”项目推进。按照“新上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储备项目抓洽谈”原则,建立局领导和科室联挂项目制度,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
(三)加强重点产业合作。依托“渝广”“浙广”“西广”“陇广”“成广”“绵广”“川东北经济区”等合作平台,围绕铝产业、绿色家居、食品饮料、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着力招引国内百强企业。推行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深入分析目标区域产业特点和产业转移趋势,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
三、关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方面
坚持“一核一带两片”总体布局,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优化整合,夯实园区承载能力。
(一)持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2021年,全市力争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亿元,新增开发面积3000亩,入园项目新增用地面积250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
(二)巩固拓展浙广协作“6+1”共建园区。坚持统筹协调,聚焦标准化厂房建设、产业协作、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健全从“输血”到“造血”的互动合作长效机制,新招引入驻一批特色产业项目。
(三)着力提升工业园区发展质效。加大特色园区培育力度,建立工业园区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引导园区转型升级。
(四)加快推进县域特色工业发展。落实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强化“一县一主业”产业布局思路,引导和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的县域工业园区,稳步提升县域主导产业占比。推进县域产业协同发展,立足“6+2”新型工业和县域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培育壮大铝产业、家居建材、机械电子等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的县域制造业体系,培育工业经济强县和特色工业强镇。
四、关于企业培育方面
深化中小企业服务提升行动,加快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企业质量品牌效益,打造一批示范企业。
(一)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实施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力争新培育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10户、10亿元以上企业1户、30亿元以上企业1户。做好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库建设和重点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培育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开展“质量标杆”活动和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培育树立一批中小企业质量标杆,提高工业质量品牌水平。深入实施品牌建设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做靓“广元造”地方品牌,做强劳特巴赫、苍溪红心猕猴桃等工业品牌,支持工业企业打造企业自主品牌。
(三)拓展“广元造”产品市场。积极组织搭建各类产销对接平台,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开展“广元造”产品线上线下市场拓展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元造”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内需市场腹地和优质供给基地。
五、关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方面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支持现有省市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企业创新平台,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合作关系,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新认定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广元铝产业研究院创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力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双创”活动周、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等专题活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创客中国”“创客天府”创新创业大赛、工业领域技能应用大赛等“双创”赛事。
六、关于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方面
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成都)节点建设,重点支持铝产业、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绿色家居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积极引导企业上云。召开川北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鼓励企业发展工业设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云制造等新业态,推动数字技术“进企业、入车间”,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广元工业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您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助力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主办单位: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2002444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8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9
联系电话:0839-328709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39-3263686 邮箱:2718474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