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当前位置: 首页 成都:从智慧监管到田园城市

成都:从智慧监管到田园城市

日期: 2014-01-08 来源: 本站 分享:
【字体: 打印

 

中国信息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其中物联网技术在成都的环保、水务、交通等涉及政府管理、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成都市经信委、能源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对CNG(天然气)车辆的全程监管,市经信委副主任李长虹表示,此举遏制了车载CNG气瓶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CNG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为实现智慧成都的田园城市目标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率先实现动态监管CNG车辆

  《2011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等城市环保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问题使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有效解决,而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来重新审视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通过智慧传感技术来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CNG车辆监管等问题。

  CNG是英文Compressed Natural Gas压缩天然气的简称,它给天然气加压(超过3,600磅/平方英寸)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如果容器不合格,或者超期使用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CNG由于其生产成本低、运输方便、对环境污染小,其价格比汽油便宜近一半,而成为清洁汽车首选能源。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国家西气东输的重要生产基地。近代的勘探开发历史也证明,四川盆地就是“满盆气”。经过几代石油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普光气田、龙岗气田、苍溪气田等大中型油气田在川不断被发现,预测储量均超过1000亿立方米,为四川油气田历史之最。作为中国引入CNG最早和最多的城市,成都目前已经在国际上排名靠前,身为成都市政府参事的王进是引进CNG的第一人,经过她的多方努力,CNG真正地走进了成都。截止2012年底,成都已建成CNG加气站94座,CNG汽车已达到约9万台,各类车载CNG气瓶约16万支,CNG车辆已经遍布成都各个角落。

  由于利益的驱使,非法改装CNG汽车、车载CNG气瓶超期使用和不按时检验、串瓶充装等现象充斥于市场,常有爆炸伤人事故发生,因此必须将CNG行业纳入有效监管。为此,成都市政府把建设覆盖全市的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作为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推出,面向全社会招标。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鼎天电子标识技术系统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成功中标。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联合体三家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团队,通过与中测院、西南石油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大胆创新,取得了多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通过了全世界最严格的欧洲防爆体系认证,建成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形成了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CNG行业安全监管的全新理念。

  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在所有车载CNG气瓶上安装一枚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建立起“电子身份证”和电子档案,将CNG气瓶信息、充装信息、检验信息、使用信息固化于电子标签中,“一瓶一证”,“一瓶一档”,有据可查。CNG汽车在加气时,操作人员利用RFID手持读写器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扫描,根据RFID电子标签内存储的检验、充装数据判定气瓶是否超期使用、是否检验合格,并将读取的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网路传送到CNG加气机智能控制系统,通过黑名单比对、政府调控时段比对,再由智能控制系统决定是否开启加气机的售气功能。

  同时,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将CNG加气站气瓶充装的各种信息实时传送到设置在监管部门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智能化处理和保存。监管部门不但能对CNG气瓶进行动态追踪管理和控制,还可根据电子标签提供的可靠信息,有效查处假冒、套牌车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系统还具备CNG汽车和车载CNG气瓶备案管理、信息查询、动态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等综合功能,方便用户查询信息和及时了解相关法规、政策。在冬季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时,能够通过系统对CNG车辆的分类、分时加气,优先保障公共交通车辆的CNG能源供应,提高能源行业管理水平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物联网打造美丽田园城市

  目前成都9万台CNG汽车中采用的感知部件为RFID电子标签。这枚小小的电子标签看起来很普通,却将CNG汽车的车牌号、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气瓶有效期等各种信息装进了自己“肚中”。今后,想要在成都给CNG汽车加气,都得先扫描电子标签。而“克隆”出租车,超期服役的CNG气瓶将无处遁形。

  有了RFID电子标签,相当于CNG汽车有了“电子身份证”,大大方便了成都市民的生活。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成都在交通、物流、安监等领域引入物联网技术,已经建成的生猪追溯体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成都水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系统等都是物联网应用于民生的典型例证。

  大量的物联网推广应用背后,是成都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成都率先出台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技术突破、产业同步的发展思路,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应用牵引、市场导向、自主创新、技术突破、优化布局、集聚发展的发展模式。明确提出将成都打造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物联网产业高地。

  由成都市印发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具体目标,将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三步走”战略步骤,利用今后五年的时间,把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也许正像成都有关部门的预期的那样,物联网正在使成都更加靠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通过大力推进物联网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资源聚集,能吸引更多的创新企业和人才进入成都;同时物联网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方面,将更好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发展目标的实现,能够确保四川物联网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定位,增强成都在国际、国内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12月09日 


主办单位: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2002444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8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9  

联系电话:0839-328709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39-3263686 邮箱:271847427@qq.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