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选商 集群发展

科学选商 集群发展

日期: 2014-11-18 来源: 本站 分享:
【字体: 打印

青川县经信局杨开荣

 

青川县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地理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青川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突破口,挖掘矿产资源优势,保持转型发展定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在生态工业提质增效上迈出了新步伐。但我们深入调研发现,产业不集中、转化效率低、科研力量薄弱等问题仍然严重制约着青川矿产资源的深度转化。

一、矿产资源转化现状

(一)矿产资源丰富。青川县因其特殊地理结构,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和探明矿点70余处,天然沥青矿、石英砂岩矿、花岗石矿、锰矿等20多类矿种。其中,天然沥青矿储量约150万吨、石英砂岩矿储量约2000万吨,主要分布在竹园镇片区;石灰石矿资源量约2000万吨,主要分布在竹园、白家、凉水、红光等乡镇;锰矿储量约100万吨,主要分布在马公、石坝、红光和观音店乡。

(二)开发利用有序。2008年以来,青川县整合工业发展资金,先后规划建设了竹园经济开发区、木鱼食品产业园、孔溪小企业创业园、青溪石材产业园、川浙合作产业园“一区四园”,出台了《青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生态工业强县的十条意见》,探索了一条集勘探、开采、加工为一体的矿产资源转化之路。目前,该县境内共有探矿权勘查项目35个、采矿权53个,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铜、锰、铝土矿、石英矿、花岗石等13种矿产。初步形成了“11+1”的石英砂产业集群(11户粗加工企业+1户深加工企业),以金辉石业、康辉石业为主的年产500万平米的石材产业集群,以中哲锰业、青云上锰业为主体的锰矿深加工产业集群。

(三)招商引资有力。青川紧紧围绕矿产品招商引资加工企业有锰矿加工企业中哲、青云上、普惠生物科技等3家,总投资达到6亿元;石英砂加工企业有红源石材、龙泉石英砂、晶晶石英砂等10余家,总投资达到8亿元;石材加工企业有金泰石业、裕泰石业、旭辉石业、开全石业等6家企业,总投资达到20余亿元。目前正在洽谈的有健坤矿业投资30亿元建设锰产业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天雄矿业拟投资5亿元建设锰加工项目、郑州东方企业集团拟投资5亿元建设沥青矿开发项目。总的来说,青川矿产资源的开发还有很大空间,众多矿产资源如锰、石英砂、粘土矿、娟云母矿等资源转化率较低。

二、矿产资源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储量不明。地质勘查评价工作滞后于矿产资源开发,特别是锰矿、铜矿、铝土矿、沥青矿地质勘查程度低,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贫乏。缺乏宏观调控,在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

(二)科研投入不足。矿产资源的深度转化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大量的科研投入。青川境内的企业实力有限,科研意识和能力较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粗放、消耗较高、转化率低。

(三)就地转化率低。石英砂、铝土矿等大宗矿种输出原矿现象突出,本地深加工严重滞后。有限的矿产资源没能转化成为助推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创税十分有限,政府治理环境捉襟见肘。

(四)集群仍未成型。产业链条延伸和集群效益发挥不足。部分矿种均以单一企业加工为主,没能形成竞争有序的发展氛围,附属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发展滞后,甚至部分产业还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三、深化矿产资源转化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平台,为矿产资源转化“筑好巢”。工业园区是企业的孵化器,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必须把加快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园区的突破性发展推动工业的跨越性发展。园区是集聚要素的重要载体,是防止“遍地开花”的一剂“良方”。深化矿产资源转化,必须突出园区这个主平台、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坚定不移地走紧凑型、集聚式发展之路。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园区道路、供水、电力、管网、通讯、污水处理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建设上档升级,鼓励招商项目落户园区,支持产业集群协作发展。整合资源推进园区精细化、专业化、配套化发展,构建产销联动、资源综合利用和要素配套逐步完善的循环经济链条。

(二)择优选商,为矿产资源转化“找准人”。产业发展在项目,项目来源靠招商。招商既招资金,也招人才。深化矿产资源转化,要始终坚持择优选商。要以工业园区和现有企业为载体,依托矿产资源包装储备一批项目,及时向外推介,有选择性地实行重点招商,跟踪招商。要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以商招商,借助每个客商背后的客户群体,宣传推介、牵线搭桥、吸引投资;坚持“走出去”招商,变被动为主动,变“坐等”为“上门”,积极向外营销,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强势出击、紧盯不放;注重补链招商,围绕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延伸,进行服务配套及关联产业招商,缝合填补产业的断层和空白。

(三)科技支撑,为矿产资源转化“选好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化矿产资源转化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支撑找准发展方向。一是强化交流合作。地方政府和企业要主动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及时掌握并运用成熟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真正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损耗,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二是鼓励企业科研。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节能环保等方面实施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三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标杆企业和智慧园区。创新产业发展体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改进科技成果评选办法,强化对科技项目、科研人才的奖励激励。

(四)优化环境,为矿产资源转化“服好务”。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深化矿产资源转化,经济发展环境尤为重要。一个地方只有为企业提供高效、简便的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方能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一是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以深化政府职能改革为契机,切实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厘清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关系和定位,坚持资源市场化配置。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全面推行并联、集中审批、“一站式”服务和“一窗式”管理,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重点项目县内审批手续实行代办制。深化领导现场办公会和县级领导定点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打造规范廉洁的法治环境。全面清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和各项收费,重点清理行政许可和强制准入的中介服务收费项目。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要事项外,对企业的行政处罚要以行政教育为主,严禁以罚代管,以收代管,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充分发挥媒体、社会各界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监督,全面净化执法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打造公平优惠的政策环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贯彻落实上级产业政策,制定好本级工业发展政策。一视同仁地对待企业,凡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都要大力支持,并帮助其争取国家相关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四是打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发展意识、赶超意识,营造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让所有投资者称心,让所有支持者放心,坚决惩治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行为。

 

主办单位: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2002444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8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9  

联系电话:0839-328709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39-3263686 邮箱:271847427@qq.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