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成为不少企业关注的热点。其中,《加强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措施》(下称《举措》)和《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下称《清单》)尤为值得注意。
纾困帮扶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记者梳理《举措》发现,相关政策长达20余页,包含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要素成本、创新支持等十三大部分,涉及100条具体举措。
在企业关注的财税支持方面,四川将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一方面,鼓励地方安排中小微企业纾困资金,对生产经营暂时有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以及劳动力密集、社会效益高的民生领域服务型中小微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省级财政按市(州)实际补助资金的3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另一方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加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贯解读和宣传,公开发布经办机构联系清单,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探索开展四川省制造业企业“制惠贷”融资试点,推进“服保贷”,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制定财政金融互动资金管理办法(新版)和绩效评价办法,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推动全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增量降费。
在创新支持方面,我省将发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作用,产学研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申报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主体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新增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科研大型仪器向中小企业开放使用。
此外,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也是“关键一步”。我省将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分类组织大企业大集团面向省内中小企业发布一批上游产品(服务)供给、下游产品(服务)需求的市场机会清单,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支持省属监管企业把中小企业纳入协作配套体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并支持校(院)企联合共建一批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并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放资源。深入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充分发挥全省6个“培训基地”桥梁作用,主动加强与中小企业对接,继续为中小企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力办实事稳住企业发展信心
记者翻阅《清单》发现,无独有偶,财税支持、金融支持也被放在了显著位置。“四川在加强财政支持、推动税费精准服务的同时,还将不断完善信贷支持政策,加强直接融资,‘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清单》分为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创新支持、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持、开拓市场、服务体系等七大部分,包涵32条办实事具体内容。
其中,不难发现,创新支持也成为了《清单》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创新支持方面,我省将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两大方向精准发力。
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上,我省将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业梳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荐参与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等资源要素。支持省属监管企业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与“小巨人”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织实施一批工程化应用验证项目,促进优质产品先试首用。并结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意愿,分类制定推荐目录,向大企业大集团定向推荐不少于3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少于50项技术产品。
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我省将聚焦优势产业重点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四川行动方案,聚焦我省优势产业需求组织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遴选中,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给予加分。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中,采取“重大”“重点”的支持方式,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在重点项目中降低企业申报标准,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校院所产学研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还将加快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计量测试等“一站式”服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从创新到运营全过程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组建知识产权党员专家服务团,提供公益性知识产权咨询和服务。
主办单位: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2002444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8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9
联系电话:0839-328709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39-3263686 邮箱:2718474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