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当前位置: 首页 以中国梦统领跨越发展 为建设千亿园区凝心聚力——对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家献

以中国梦统领跨越发展 为建设千亿园区凝心聚力——对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家献

日期: 2013-07-04 来源: 本站 分享:
【字体: 打印

      在过去的四年里,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灾后重建、西部大开发、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创新实施“四个六”方略,充分发挥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力推进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跨越,先后建成王家营工业园、川浙合作产业园、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00亿元,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山区的工业发展之路,圆了广元人一个工业兴城的梦想。

    2012年12月,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方向更广、发展路径更宽。

    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发区人将以何种速度领跑?昨日,本报记者就“中国梦,我的梦”这一主题,采访了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家献。几个小时的谈话中,张家献激情满怀地描绘了开发区人的强区之梦,解读了“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的新政策,诠释了战略实施的新思路,展现了开发区发展的新态势。

    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

    记者: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5年整合以来,尤其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您认为这个过程中,开发区人是怀着什么样的梦想而奋发勇进,在此期间开发区获取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张家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开发区人以努力建设广元工业发展先导区、发展振兴广元工业为己任,怀着将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梦想,历经20年艰苦奋斗,终于在2012年12月得以实现。20年,可以说是一个漫长却又短暂的过程,是一个在全市人民鼎力支持和期盼的目光下成长的过程,更是一个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过程。尤其是经历了“5·12”地震大灾大难后,全区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抢时间抓机遇,逆流而上,短短时间,全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凤凰涅槃。

    回望开发区20年历程,我个人总结出了几点心得:一是突出招商,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依靠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大产业,加速聚集膨胀总量、扩张增量、提升效益,为区域经济注入新鲜活力。二是完善产业结构,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不断强化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低碳建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保持区域竞争优势。三是坚定不移为民服务,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至于经验问题,我个人认为,一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科学发展增添不竭动力和持久活力。二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实干兴区,只有一代一代的开发区人发挥“自信自强,奋进开拓,创新务实,能快则快,团结和谐,敢于胜利”精神,开发区才真正大有希望。具体说来:一是以高远而清晰的战略思路引领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大园区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进、大品牌支撑”的发展思路,将“项目为纲、人才为本、创新为魂”工作方针贯穿始终,夯实园区建设这一基础,把握招商引资这一关键,突出项目建设这一重点,以低碳、循环发展为方向。二是以科学而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发展。我们果断提出了“四个六”工作方略,借力灾后恢复重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即:坚持“六个大”工作思路(大开放、大招商、大举债、大融资、大建设、大发展),突出“六个抓”工作措施(抓机遇、抓重点、抓产业、抓项目投入、抓招商引资、抓环境建设),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联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服务班子、一笔财政配套经费、一套考核奖惩办法),实现“六个更好”工作目标(更好地发挥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在全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更好地发挥在全市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中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发挥在全市灾后产业恢复重建中的率先作用;更好地发挥在全市产业园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更好地发挥在全市资源转化战略中的示范作用),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等,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三是以团结而实干的干部队伍推动发展。通过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统一了干部思想认识,凝聚了干部抓发展的合力;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开展“百名干部进驻项目”、“项目90天决胜大会战”和“项目夏季攻坚”等活动,升华了“自信自强,奋进开拓,创新务实,能快则快,团结和谐,敢于胜利”的开发区人精神;在推进开发区更好更快跨越发展的共同事业感召下,发扬“脱掉一层皮、瘦掉几斤肉”的亮剑精神,白天抢着干、晚上挑灯干、雨天巧着干、双休加班干,推山填壑,开荒拓地,仅三年灾后重建完成农房拆迁1000余户,动用机械10000余台次;人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局,主动支持园区建设和广元工业发展,展示开发区人民群众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良好风貌,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动力。

    勇于直面系列矛盾和问题

    记者:创建生态文明,构建美好家园是每一个开发区人的梦想,按照广元市“十二五”规划发展要求,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定位,以循环低碳经济列为重要内容,开发区要加快工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处于怎样的形势?

    张家献:我用8个字概括目前开发区面临的形势:机遇凸显,压力倍增。综观当今大势,发展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在国内经济企稳、向质量效益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在全省、全市加快赶超跨越的新时期,开发区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正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先行先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市委、市政府也积极为开发区加快发展理顺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从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来看,开发区地处成渝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腹心地带,完全可以借势腾飞;从四川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构筑川东北城市群的部局来看,开发区能够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从广元正在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和“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实践来看,开发区作为工业的龙头和窗口,将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开发区独特的区位来看,作为广元交通枢纽集散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开发区可以乘势而上、加快崛起。机遇摆在面前,但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要对面对的巨大挑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开发区刚刚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整体实力处于全国171家国家级开发区中的靠后位置,发展支撑力还比较弱,与国家省市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开发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弱,仍是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区情;仍面临土地、资金、人才、机制等瓶颈制约的矛盾,面临园区建设较慢和管理水平不高、高标准的民生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

    开发区人豪迈确立新目标

    记者:2012年12月,一个梦想被实现了——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但梦想不会因此而停止,新的梦又再次诞生,请问在实施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方面,开发区人会怀着哪些新的梦想去努力奋斗?

    张家献: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将按照国家级开发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发展总要求,以“稳中快进、领先发展、追赶跨越”为基本取向,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走“以产带城、产城一体”的科学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好工业强市的带头、带动和引领作用,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努力将开发区“建成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和产城融合的试验区。新的起点,新的目标,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努力实现由过去单一工业发展为主向产城一体发展转变,以城市开发建设带动、支撑产业发展,力求到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年均增长38.5%;工业总产值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2%;工业增加值187亿元,年均增长34.6%;财政总收入实现15亿元,年均增长39.3%。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年均增长18.2%;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9%;工业增加值540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实现30亿元,年均增长15%。

    四方面着手,推进开发区建设

    记者:当前,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根据中央相关政策,加快西部地区省级开发区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面对当前的大好机遇,你做了怎样的思考?

    张家献: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特征,并结合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情况,为顺利完成近、中期各发展阶段目标任务,我认为必须着眼全局,突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推进开发区的发展。

    一是以“强化产业支撑”为核心,突破推进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工程。依托“3+5”主导产业优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力承接高端化产业入区集聚成链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帮助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在集中度、关联性、集约化方面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实施重大技改、自主创新,逐步实现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形成有色金属、电子机械、食品饮料、现代医药、新型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带动力和区域经济影响力。近期,将围绕“一轴、两翼”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在陵宝二线“一轴”区域,重点抓好光正中小企业孵化园、1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化基地孵化园建设及招商工作;在“两翼”片区,着力抓好医药园东升村1000亩和袁家坝火焰滩800亩场平工作,已全面启动建设,拓展产业园区,奠定项目招商基础。

    二是以“完善城园发展规划”为基础,突破推进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市新区工程。结合开发区实际和发展空间拓展范围,按照“建园扩区、完善基础功能、提升发展水平”的总体要求,将下西滨江新城和袁家坝片、盘龙片、石龙片按“一城三带”产业发展与城镇融合的格局进行全域规划。当前,重点建设“两城、一体一中心”,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7月初完成吉利“手拉手”国际商贸汽车物流城场平工程,业主进场施工,力争年内取得重大形象进度;7月底启动川北国际商贸物流城一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已与卓鑫投资控股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与此同时,加快下西新城区建设,积极推进驰天万象国际城市开发、科技人才孵化园、温泉小区等项目建设。力争7月初进场建设兴立工业综合体项目,年内一期主体竣工,7月底实现光正中小企业孵化园首批企业入园运行。

    三是以“提升招商选资水平”为重点,突破推进全域开放工程。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优势,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瞄准大企业、盯牢大项目,抓好以机械电子、太阳能热水器、铝产业的补链增链,广泛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亲情招商、商会招商,力争每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超过60亿元。当前,重点跟踪光伏玻璃加工、数控机床工业园、桃花岛温泉度假村等意向项目,加紧洽谈华昌铝型材、生物质柴油、新能源汽车制造、LED生产等亿元以上大项目,力争近期签约,推动开发区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

    四是以“国家级开发区政策平台”为依托,突破推进三区发展共赢工程。创造性地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支持国家级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资源,统筹协调利州、昭化三江新区范围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完善园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开发区与三江新区错位发展、互利共赢。近期,重点做好三江新区运行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抓好新区河堤、国道108线改线、陵宝二线等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建设,力争年内取得重大形象进度。提升软实力,增强竞争力

    记者:开发区作为西部大开发中全市项目、产业、园区的排头兵,将如何在政策上围绕项目建设营造优良的发展软、硬环境?

    张家献: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在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都将有一个较大提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因势利导,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促进开发区的发展是我们工作的重心。如果说硬件环境决定区域优势,那么软实力的提升才是竞争力的真正体现。踏实肯干的开发区人历来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特别是软环境建设,我们一直坚持“不管来自哪里的企业,只要到开发区投资就是开发区的企业”理念,努力维护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投资者提供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并联审批制、边建边办制、全程代办制构建了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发区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倍加珍惜、爱护外来企业,全力营造招商、亲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环境优良、服务一流的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

    力争建成西部一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记者:我们了解到,作为开发区的一把手,你会亲自远赴他市组织参加开发区的投资说明会,足见你对开发区招商工作的重视。请谈谈你对开发区未来招商引资工作的期望与梦想。

    张家献:我刚才讲过,招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首先要实现筑巢引“凤”这一前提,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根据开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和未来规划,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将把有色金属、电子机械、食品饮料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作为经济的支撑。同时,大力发展潜在的医药、纺织、新型建材、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力争在未来五年形成以下产业集群:一是有色金属产业集群(铝产业循环经济区)。加快进度建成37万吨电解铝项目,新引进和做强现有铝深加工项目,引进废铝再生铝加工项目,形成“电解铝-铝加工-废铝再生铝”和“炭素-阳极-炭环”的闭环产业链,并在袁家坝新建排污处理厂等环境保护项目;使有色金属产业达到铝锭50万吨、阳极炭块20万吨、铝加工品4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发展闭环产业链和环境保护项目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形成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二是电子机械产业集群。加快进度建成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和长虹电源项目三期,在新扩区的石盘工业园区建成一个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形成年产军用雷达132部、液压破碎机6000台,汽车配件100万套、电视电源1300万套、电视整机200万台,总产值超过150亿元的产业集群。三是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依托广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秦巴山区绿色经济走廊优势,促进娃哈哈、高金食品等企业扩大产能,加快引进其他食品饮料项目,并在新增的昭化工业园区打造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形成年产软饮料100万吨、屠宰及肉类加工20万吨,植物油加工20万吨,总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四是发展潜在的医药、新材料、轻纺、化工等优势产业。利用沿海东中部城市产业梯度转移和广元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等有利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医药、建材、轻纺、化工等产业,分别形成年产值达50亿元的医药产业、50亿元的新型建材产业、100亿元的纺织产业和超100亿元的化工等其他产业,累计形成近250亿元的新产业集群。五是发展天然气资源转化独特产业。重点抓好建设天然气工业园建设,建设以中石油净化厂为主的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天然气处理、天然气综合利用和硫化工产品,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定能够按照产业园区规划蓝图,圆满实现“引企驻园”的梦想,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有信心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好体制机制的优势,奋力将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西部地区一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民服务,建设宜业宜商宜居生态新区

    记者: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开发区的人民也有了新的梦,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势必会进一步改善开发区人民的生活,请问今后开发区在这方面将会有哪些新的圆梦之举?

    张家献: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终极目标,只有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才能实现。开发区始终坚持以“注重民生改善”为落脚点,突破推进平安和谐管理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依托“挂包帮”活动和项目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以产业园区为支撑,开发区将根据自身优势和原有基础,在未来三年投入40-50亿元,按照“七通一平”的硬件配套标准完善水、电、气、排污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肖家坝、勤劳村集中安置区,完善惠家沟、仕龙村等集中安置区的消费功能、服务功能,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认真抓好“千人技能培训”就业扶助工作,制定近、中期帮扶规划,促进辖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加强社区建设,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将开发区建成产业高速发展、社会和谐的宜业、宜商、宜居生态新区。(广元日报记者 刘怀英)
  

主办单位: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2002444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8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9  

联系电话:0839-328709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39-3263686 邮箱:271847427@qq.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