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政策法规科朵文)2011年,广元亿元工业企业达108户,被誉为“108条好汉”支撑工业经济;
2012年,广元长虹电子科技和广元娃哈哈公司分别实现产值25亿、20.38亿元,全市20亿元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今年7月1日,长虹200万台平板电视整机竣工投产,使广元成为长虹集团在全国的四大平板电视生产基地之一;
今年以来,广元娃哈哈技改提升又有新进展,新增一条八宝粥生产线和一条爽歪歪生产线,全年产值可望达23亿元以上……
一组组工业增量数据,凸显了广元工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
一个个可喜变化,见证了“抓项目、扩增量、调结构、提质量”的发展思路正在付诸为追赶跨越的伟大实践。
7月1日竣工投产的广元长虹200万台平板电视生产线调试工段
广元长虹200万台平板电视生产线面板组装
抓项目,做强产业支撑
长虹200万台平板电视整机及配套、广元娃哈哈扩能技改、中纺60万吨油脂加工……从2011年到2013年7月,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42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16亿元。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今年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1.5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居全省市(州)第4位。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指出,项目和投资是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重要基础,也是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有力抓手。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
近日,笔者走进剑阁兴能新材料公司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现场,这里不见大幅的标语和飘舞的彩旗,只见挖掘机、推土机挥舞着铁臂忙碌不停,工人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挥汗如雨,让人充分感受到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宏大场面。
这仅仅是全市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从广元长虹200万台平板电视整机及配套、广元娃哈哈扩能技改、升达林业25万立方米复合板材、欣鹏粮油米糠深加工项目,到中石化川东北天然气试采、亭子口水电站项目……烈日炎炎之下,广元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好项目就是抓科学发展。
市委书记马华最近指出:大力推进开放合作,要坚持把外生型增长作为做大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的现实路径,坚持不懈围绕主导产业,推进招大引强和选商选资,下决心引进一批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
全市牢牢把握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在研究产业中谋划项目,在配套完善中生成项目,在对接政策中争取项目,在解决问题中推进项目,一个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包装。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优势、产业转移趋势和科技成果转化,突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经信委牵头储备包装“5+2+1”产业板块重点工业项目23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638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个,计划投资163亿元。
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围绕中铝821厂电解铝异地新建、大唐路口4×100万千瓦火电(一期)等22个重大工业项目,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已在一些项目上有了实质性进展。
全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主抓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确保项目开工、加快建设和竣工投产。2011年,旺苍他山石焦化配煤、四川万润硫酸钙晶须等196个项目开工;2012年,长虹200万台平板电视整机及配套、华油天然气LNG等185个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今年1-7月,中纺60万吨油脂(一期)、汉美石油压裂支撑剂(一期)等147个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剑阁兴能新材料锂电子正负极材料、081机械电器产业改造等71个项目加快建设;长虹200万台电视整机、升达林业25万立方米刨花板等112个项目竣工投产,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切实加大项目争取,严格落实项目监管。在项目建设中形成了集中开工、领导联挂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员、多渠道投入、项目督查考核和落实人才培养等运作机制,促进了项目快速推进。
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更是撬动发展的支点。
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强劲迸发:2011年到今年7月,全市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42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16亿元。
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今年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1.5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居全省市(州)第4位;完成工业投资113.6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7.2%。
广元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一角
扩增量,做大经济“蛋糕”
广元娃哈哈历经10多次技改,企业产品扩张到32个,年销售收入在20亿元以上;海螺水泥挺进广元,大巴口建材工业园应运而生……今年上半年,全市引进工业项目309个,到位资金142亿元。打好“五张牌”、各级领导亲自敲门招商,千方百计扩大工业增量。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要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促进企业间相互配套、完善和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增加项目。要坚持抓大不放小,增加项目总量投入,拉动我市追赶跨越发展。
从1997年娃哈哈入驻广元以来,先后经过10多次内涵式扩张,成为我市投资增资最多、产品品种最全、质量效益稳定最好、社会贡献最大的外来企业。“技改促进了公司的持续跨越发展,目前,公司拥有纯净水、热灌装、AD钙奶、乳饮料、利乐包、罐头食品饮料等8条生产线5大类32个品种。”娃哈哈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
娃哈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招商引资是贫困地区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的首选捷径,是实现经济追赶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用锐眼捕捉个性,用睿智磨砺剑锋。海螺水泥挺进朝天,塑编、余热发电项目紧随其后,“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大巴口建材工业园应运而生。
扩大增量,招商引资需先行。
今年3月,市委书记马华,市长王菲赴北京拜会了大唐集团、中纺集团、中铝集团、娃哈哈集团等央企、民企老总,就能源资源开发、60万吨油脂加工、中铝821厂电解铝异地新建、广元娃哈哈扩能技改等多个重大项目达成了广泛共识。紧接着,5月29日,市委书记马华就攀成钢旺苍焦化二期项目与鞍钢集团负责人进行了磋商……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真抓实干,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做好招商工作提供了示范。
依托园区招商。打好园区牌,借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食品产业重点园区等品牌效应,吸引项目入驻;依托资源招商。深度挖掘生态绿色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引进一批适宜本土“落地生根”的好项目;依托企业招商。注重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关联项目的配套引进项目;依托节会招商。积极利用西博会、珠洽会、西洽会等节会开展招商对接;依托政策招商。用好用活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在项目申报、落地建设中给予资金扶持、科技奖励、基础配套等,增加投资吸引力。
3月1日,中弘碳素扩能生产等5个项目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22亿元,项目竣工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43亿元,利税1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6月7日,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棋盘关国际石材城项目在朝天签约,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辛勤努力下,今年上半年,全市有到位资金的招商引资项目477个,同比增加198个,引进到位市外资金203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工业项目309个,引进到位资金142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0%。
对一座城市而言,增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
广元娃哈哈八宝粥生产线
广元娃哈哈爽歪歪生产线包装工段
调结构,推动转型升级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花落广元;今年,三大产业(食品饮料、建材、能源化工)有望分别突破“百亿大关”,其中食品饮料产业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在创新中调整产业结构,在做大总量的同时做优产品,做强企业,一批优势企业杀出重围,逐步走向成功。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强调,要构建“5+2+1”现代产业体系,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6月25日,由飞亚新材料与电子科大共同完成的“年产100吨具有结晶性能的含对苯结构的聚芳醚醚腈树脂成套技术研究项目”和广元瑞峰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共同完成的“高磁导率MnZn铁氧体磁芯模具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分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依靠创新驱动能够带来更有质量、更有竞争力的发展。
要解决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要靠创新加以突破,通过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进行化解。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剑阁兴能新材料公司高电位镍锰酸锂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广元海螺水泥成功实施低氮燃烧+SNCR脱硝技术;长虹电子研发了多阶混连制造系统彩电生产线新技术;汉美矿业开发出低品位铝土矿制备石油压裂支撑剂新技术……今年1-7月,全市围绕“5+2+1”产业板块,充分依托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产业基地的技术人才优势,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效。
“创造一个‘广元长虹建设速度’,树立一个标杆!”是市委书记马华对广元长虹200万台电视整机及配套产业化项目的期望。经过9个月的建设,项目于7月1日竣工投产,很快将进入产能快速释放阶段,每4.5秒就有一台电视机下线,成为长虹集团在全国的第四大电视生产基地。该项目及带动相关产业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引进和培育具有带动能力的整机项目和核心企业,打造产业链条相对完整的产业基地,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的重要途径。”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对笔者说。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据了解,我市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历来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多年发展,如今,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占比逐渐提升,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应用的主体。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创新型示范企业15家,组建了四川省广元市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研究院、5个技术创新联盟和16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推动产业培育创新。立足做大“5+2+1”产业板块规模,市经信委加强产业发展研究,形成了具有较高指导价值的《广元市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转化研究报告》,明确了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措施。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以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食品饮料、建材、电子机械等传统产业素质大幅提升。今年1-7月,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电子机械、建材、金属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2.0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84.0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5.22%。纺织服装和生物医药两大特色培育实现总产值24.03亿元,同比增长36.1%。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人才为本。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的思路,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加大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力度,构建“人才-团队-项目-基地”四位一体的培养、使用、激励模式。
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我市以雷达、智能电视、超大规格泡沫铝、聚芳醚醚腈、低分子肝素钠、硫酸钙晶须等产品为重点,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全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企业3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9.43亿元,同比增长29.4%;今年1-7月,规上战略性新兴企业达4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58.38亿元,同比增长16.6%,占规上工业的16.25%;全年有望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23%。新兴产业正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点。
工业园区是增强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的有效平台。纵观广元这片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投资热土,园区承载着开创未来的历史重任,也集聚着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正能量。
6月6日,市委书记马华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时特别强调,园区是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要加大园区基建力度,提高产业承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切实增强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
川浙产业合作园、剑阁兴能新材料产业园等产业园区的建设,充分说明园区建设不是豪言壮语就能完成的,不仅是决策者的谋略胆识的体现,更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投入。没有园区,就不会有新项目的引进,也就没有发展的后劲。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园区规划面积162.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78.9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0.9平方公里。
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增长极被激活,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动力正在聚合——
高端平台是先进生产力要素集聚的重要平台。市委、市政府决策者们深谙其中的道理。如今,我市已建成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四川广元)产业示范基地和广元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
在技术创新的催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1.9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10.15%,同比增长19%。虽然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在全省占比很小,但至少可以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的“含金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端济沧海。如今,我市更坚定了向高端产业、产业高端挺进的信心和决心。
昭化工业集中区
广元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远眺
提质量,增强竞争能力
“天马牌”青川黑木耳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后,不愁销路了;海螺水泥凭借品牌优势在川陕甘结合部水泥市场鹤立鸡群。2012年,全市亿元企业141家;今年1-7月,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0.47%……对广元工业发展质量的最好诠释是: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5.1亿元,同比增长20.5%。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剑门木业公司生产的木地板耐磨强度高,光泽度好,但销售业绩一直徘徊不前。“我参加企业家培训班,通过学习,明白了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企业在市场上就会失去竞争力的道理。”“醒悟”后的剑门木业公司负责人杨明亮主动邀请有关部门为产品争创四川名牌出谋划策。“香柏木地板自获得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后,不愁销路了,今年产值过亿没问题。”杨明亮乐呵呵地说。
“实现工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必须把大企业培育作为中心环节,推动工业走上低碳发展、品牌发展、内生增长的轨道。低碳发展、品牌发展目的在于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市经信委负责人说,广元工业发展质量已经凸显。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做优企业。按照“政府牵头协调、企业主体主导、校企合作双赢”的原则,以飞亚新材料、元泰达、新中方、海天实业、瑞峰精工等企业为重点,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科技资源共享、创新能力建设、技术成果转化、技能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强化合作。
通过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倾斜服务、要素保障、市场开拓、兼并重组、增资扩资和产业链的延伸等措施,做大做强重点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集群发展。2011年全市亿元企业108家,其中10亿元以上8家,包括海螺水泥、长虹电子、启明星、海天实业、苍溪鸿宇冷冻、广元福润、东河煤业、高金食品;2012年全市亿元企业达到141家,其中10亿元以上9家,包括娃哈哈、长虹电子、海螺水泥、攀成钢等;20亿元以上2个,长虹电子、广元娃哈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375户,较年初增加28户。
促进工业产品创新。“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在产品”。全力扶持和着力发展娃哈哈系列产品、飞亚聚芳醚醚腈、元泰达泡沫铝、081互锁型矩形软波导、微波元器件、低分子肝素钠、硫酸钙晶须等一批拳头产品和战略性新兴产品。
加快工业品牌建设,做响企业。围绕我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各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批工业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有力的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国家驰名商标2个,四川省名牌产品18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2个。
坚持“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推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推进工业与信息技术、机械与电子技术、工业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融合,增加企业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加快应急救援指挥等整机制造与推广应用。推进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等软件运用,做好电子商务工作。
大力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突出石材、石英砂、煤炭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强化对年耗煤5000吨及以上24户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认真开展海螺水泥等企业能耗“对标”活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依法淘汰的原则,依法淘汰广宏建材、广旺水泥等31户企业的落后产能。以攀成钢焦化、中哲新材料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在建材、冶金、轻工等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今年1-7月,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7%,超全年控制目标4.47个百分点。
广元工业发展质量到底怎么样?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7.43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利润总额15.17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利税总额25.1亿元,同比增长20.5%;产品销售率98.62%,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
发展跃上新平台,未来让人更加振奋。预计到2015年末,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以上,全面建成川陕甘结合部区域性工业强市。
依靠创新驱动,我市工业经济将迎来又一个收获的季节……
主办单位: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2002444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8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9
联系电话:0839-328709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39-3263686 邮箱:2718474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