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当前位置: 首页 围绕资源转化 加快园区建设

围绕资源转化 加快园区建设

日期: 2013-08-07 来源: 本站 分享:
【字体: 打印

——青川县关于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近年来,青川县坚持走生态兴县之路,大力实施生态工业强县战略,围绕资源转化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技改扩能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生态工业突飞猛进。2013年上半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5.17亿元,同比增长14.6%,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0.26%,同比提升5.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加值4.4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58%,同比提升2.87%,工业总量、经济效益、园区建设、科技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分析县情定思路

青川县地处川、甘、陕三省结合部,属典型山区县,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因“其水清美”而得名。全县幅员面积3216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

(一)发展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1.5%,有茶叶基地  13.4万亩,核桃基地20万亩,油橄榄8万亩。全县已初步探明有储量矿32119处,是四川省矿产资源优势县之一。其中硅矿、锰矿、铝土矿、天然沥青矿、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资源储量丰富。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白龙江和青竹江横贯全境,全县总蓄水量15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0多万千瓦。

(二)发展劣势。制约青川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要素保障,发展用地紧张、对外交通条件差、产业配套难、资源开采难度大等制约了企业集中集聚发展,造成基础设施集中配套难,用地整理成本高。

(三)发展思路。青川县围绕“生态兴县”,大力实施生态工业强县战略,以资源转化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按照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思路,在全县形成了一区四园一区即竹园经济开发区,四园即石材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园和飞地园区)的生态工业发展格局。以新型建材、生物医药、冶金化工、食品饮料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4+1”产业为构架,不断深入完善产业链条,调整发展结构,推行循环经济。

二、整合资源建园区

分散化的产业发展难以形成有效的区域增长极。青川资源富集,但发展要素不足。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促进效率效益提升。青川县充分灾后重建机遇,通过整合资金、机构、企业建立起了一区四园的生态工业格局。

(一)整合资金。在资金来源上整合了中央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浙江援建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园区建设,在川浙合作产业园和竹园经济开发区累计投资约3.8亿元,实现七通一平园区3.6平方公里;整合水务、交通项目资金用于小企业创业园园区河堤、道路建设;整合项目结余资金用于食品产业园建设;招商引进企业资金用于石材产业园建设,奠定了一区四园的基础。

(二)集聚企业。借力县城功能性疏减和工业项目灾后恢复重建,整合原县城内食品饮料加工企业迁入小企业创业园;鼓励县域内分散布局企业进入竹园经济开发区异地技改扩能;严格限定招商引资企业必须进入园区;引导企业对石材产业园进行综合整体开发,形成企业入驻园区趋势。

(三)整合机构。为了加强园区建设的管理能力,成立竹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设川浙合作产业园,组建竹园园区建设投资公司统管竹园经济开发区和川浙合作产业园管理工作,在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成立产业园区股,负责除开发区以外其余园区的管理工作,实现了园区权责分明,高效管理局面。

三、围绕转化抓企业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加快 “三大目标”建设,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出台了《青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生态工业强县十条意见》等一系列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的政策,为生态工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一)狠抓招商引资

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园区建设,用好用活《青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以资源招商、以企招商、全民招商。围绕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注重资源转化和产业链条延伸,围绕山珍食用菌、茶叶、银杏风景林、畜牧、水产、干果油料林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及中药材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引进食品饮料加工企业46户,医药加工销售企业7户,林板加工企业23户。围绕丰富的石英石、锰矿、花岗石、天然沥青等优势矿产资源,全县引进石英砂加工企业11户,花岗石及文化石加工企业5户,锰矿资源加工企业4户,铜锌矿加工1户,石灰石加工1户。围绕生态药材资源,引进生态药业企业2户。

(二)狠抓技改扩能。

积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施科技创新、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的项目,培育建成企业技术中心,为企业技改提供支撑,实施了一批技术创新技改项目,金石硅业纳米二氧化硅微粉、天运金属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鼎盛茶叶万吨红茶项目等相继实施,天运金属尾气综合利用、环宇电子太阳能切割废液等多项专利技术得到产业化应用,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新上项目在工艺水平、节能环保水平、附加值增加上均有大幅度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三)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资源转化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资源吸附力、科技实力、管理水平是加快资源转化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加大力度做好龙头企业扶持工作,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产业换挡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底全县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家,纳入2013年度亿元培育计划的唯鸿食品、环宇电子等企业将进一步充实第一梯队,且在食用菌深加工、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等专业上均取得新的突破。

四、优化结构谋发展

从产业结构看,2013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不含川浙产业园),轻重工业比重为:1119。石英、建材等原料型产业比重大,精深加工工业发展严重不足,且上下游产业联系不紧密,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开采型等传统产业为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弱,企业处在价值链中利润率较低的环节,仍属于高成本投入型。

立足这一现状,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在招商引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轻重工业比重为43.656.4,比去年同期(40:59)相比,轻工业比重有所提升。

五、发展生态工业的几点启示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依托青川县生态农业示范县、林业基地县、矿产资源富集县的品牌优势,坚持做深做强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以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通过政策引导、制度支持,大力发展资源利用率高、环节联系紧密的企业,把握产成品脉络,努力促成原材料互哺、产成品互哺,实现资源高效率利用,快速流动。

二是坚持科技带动。通过技术招商、院校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持续发展为技术研究的主方向,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业项目,以天运金属、青云上锰业、中哲新材料、金石硅业、红源石业等公司,以其新型建材和金属产业的重点专业技术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技术开发,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和科技水平。

三是坚持结构调整。建立以企业主导、市场导向和宏观调控等为手段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造,淘汰关闭落后产能和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老企业实施技改扩能和标准化建设,建成一批技术设备先进,产销灵活,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四是加快园区建设。坚定不移的把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园区精细化、专业化、配套化发展,构建产销联动、资源综合利用和要素配套逐步完善的循环经济链条。

主办单位: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2002444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8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9  

联系电话:0839-328709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39-3263686 邮箱:271847427@qq.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