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当前位置: 首页 四川工业全面超越震前水平

四川工业全面超越震前水平

日期: 2011-02-28 来源: 本站 分享:
【字体: 打印

2008年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抗震救灾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四川工业从困境中跃起、在逆势中跨越,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新气象。

“十一五”末,我省工业发展已全面超越震前水平。数据显示,2010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480.5亿元,是2007年的1.9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69.5亿元,是2007年的2.3倍。

工业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震后半月,我省即召开全省工业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座谈会,之后陆续召开灾后重建要素保障协调、物资保障生产企业调度等一系列会议,研究出台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等重要文件,有力促进了我省工业在灾后迅速崛起。

省经信委还重点加强了对6个重灾市()工业重建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利用灾后特殊政策,制定和落实了一系列促复产、促重建、促回升的工作措施,千方百计确保灾区恢复重建的要素保障,做到了大灾大难后无拉闸限电、无油气断供、无因缺煤电厂停机、无因铁路调运导致重建物资积压,灾区因此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10年,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和阿坝六个重灾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均超过了23%,其中阿坝增速达到了40.1%,居全省第一位。

我省一方面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了东汽、二重、阿坝铝厂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恢复重建,另一方面也有针对性地支持了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的恢复重建,浴火重生的企业成为灾区工业经济向好发展的亮丽底色,支撑工业恢复重建实现了“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受损工业企业复产率达99.8%,列入国家总规的工业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开工率99.8%、竣工率97.0%、投资完成率96.8%。

重建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之机

灾后重建中,重灾市()被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区,恢复重建因此得以与优化经济布局和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

灾区产业在灾后重建中实现大升级。去年12月22日,投资1.5亿元的剑南老街在绵竹正式开街,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绵竹酒业融入“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打造中,重塑品牌和技术改造成为灾区传统产业实现升级的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更是灾区产业升级的明证,在成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石化、冶金建材三大现代制造业超常规高速发展;在德阳,震后着力发展清洁能源,“重装之都”德阳连续两年跻身“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更为灾区产业布局调整拓展了一片新天地,灾区传统小而散的工业布局被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关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所取代。阿坝震后实行工业“北上外联”,将工业集中迁入茂县工业园,集中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与成都联建“飞地”园区成阿工业园,双方利益共享;德阳园区总体建成面积已由震前的20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约8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由100余户发展到1000多户,德阳重大技术装备、绵阳数字家电、成都汽车等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灾后重建不仅成功解决了灾区自身发展多年的积弊,还有力带动了全省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都明显下降。

主办单位: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2002444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8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9  

联系电话:0839-328709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39-3263686 邮箱:271847427@qq.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