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一批理论素养高、综合素质强、教学成绩好,开拓创新精神足,在县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卓越教师,2019年起青川县启动为期3年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力争形成一支由卓越教师项目学员引领、骨干教师广泛参与的学科领军人才队伍。
明确选拔条件,遴选优秀教师参培。根据“个人积极进取、工作业绩突出、具有团队引领潜力、热心教育科研”的选拔原则,采用教师个人申报、县教育局初选、北师大项目组面试和综合评估等方式,最终遴选了参培学科教师26人。其中小学语文教师4名,小学数学教师4名,小学英语教师4名,初中语文教师3名,初中数学教师3名,初中英语教师4名,初中物理教师2名,初中数学教师2名。
明确主体责任,促进培训工作有序。2019年1月10日,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和青川县教育局四方联合举行“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工作研讨会,经协商明确了四方责任。其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70万元,用于资助“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教师培训费用;青川县教育局负责解决参培教师在京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用、往返交通费用,安排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导师团队赴青川县内开展项目培训活动期间的县域内交通;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负责本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训任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在收到捐款后一周内向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出具合法有效的财务依据,并确保捐款专款专用。
明确培训任务,促进参培教师成长。县教育局与参培教师签订《项目培训责任书》,明确培训任务,施行任务驱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要求各参培教师每学期在本校至少承担 2次以上示范课教学任务,每年在片区或全县承担 2 次以上示范课;在本校(片区或全县)开展课堂教学诊断和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 30 节,每年开展送教活动不少于 2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每年在片区或全县举办 2 次以上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每年至少撰写 1 篇较高水平的教学论文、经验总结或调研报告,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培训期间主持或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不少于 1项,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承担县级师资培训任务,认真开展师带徒活动,每年至少指导 2 名以上青年教师,所指导的教师在县级以上教学展评中获奖或教学研究上取得优异成绩。各参培教师必须承担本学科教学工作,所任班级教学成绩在全县居领先水平;课堂教学的满意率不低于 90%;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明确培训方式与纪律,力争达到预期目标。参培教师每年赴京研修1次,通过专家讲座授课、跟岗北京名校、与一线教师零距离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卓越教师在平时工作中,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通过网络研修、专家在线答疑、项目组及时跟进指导、远程教育学习(QQ 群、微信群、电话、邮件、网络平台等载体与学员开展日常沟通与交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参培教师在全部培训期间应服从管理,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和纪律,不得擅自缺课、旷课,参训期间不得携带家属。参培教师培训期间如缺课、旷课累计占培训课时的3%以上者,取消培训资格,不再替补。病假累计超过培训课时5%以上者不予颁发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