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教师培训以岗位培训为桥梁,以教育教学常规培训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学区联盟为载体,以网络研修为依托,以校本研修为特色,以继续教育管理为机制,努力探索“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级联动”“四个维度”“五步流程”的“12345”师培工作模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全方位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整合教师培训资源,成立专兼职培训团队,设置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律的培训内容,为建设教育强县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狠抓“干部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
一是围绕全体、全员、全面“三全”目标,以教师为本,以培训需求为抓手,以培训评价为依据,加大培训力度,狠抓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促进学校形成各自特色鲜明的办学风格,打造一批高品质学校。二是围绕“教育教学管理”“智慧教育”“教育特色暨高品质建设”等教育主题,集中举办校(园)长读书班、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提升校(园)长办学治校能力。三是围绕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新教师入职等各级各类专题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建立健全“市级以上高级研修+县级研修+校本研修”三级联动培训体系。
一是高级研修,学思结合,促进教师深度学习。充分利用国培、东西部扶贫等项目,选派省市县名师、骨干教师、专兼职培训者、优秀校长参加清华大学、华东师大、西南大学等高校参加高级研修。二是县级研修,知行合一,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根据培训主体需求,采取专题讲座+现场观摩、案例教学+情境体验、跟岗培训+反思实践、行动研究+线上线下等方式集中研修;遵从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创新方式、落地研修原则,实行团队定位支持与片(校)定点支持相结合,采取实地调研、明确需求、名师会诊、磨研课程、反思评价方式名师送培到校。三是校本研修,形成常态,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立足学校主阵地,遵循以校为本、形成常态、按需研修、组建团队、共同成长原则,通过本校教师“四课三活动”(四课,即新教师研究课、青年教师公开课、高级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三活动,即教研活动、班队活动、德育活动),充分发挥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名师在校本研修中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整体提升。
结合“师德修养、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专业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课程设置。
一是师德修养是教师培训的必修课。通过课前经典篇目诵读、思政专题学习、德育经验分享、教师宣誓、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唤醒教书育人初心,提高职业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充分整合进修校、教研室、电教站等多方面的优质资源,组成学科教学团队,通过国培项目、名师送培、教学大比武、跟岗学习等形式,进行课标解读、课堂问诊、名师会诊、研课磨课、现场实践、持续跟踪等学科教学培训。三是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班级管理工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班主任在职学习等特点,设置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沟通与合作等班级管理培训课程。通过专题讲座、观点报告、主题论坛、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形式进行培训,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四是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实践逻辑,设置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学习、专业实践研修等专业发展培训课程。通过系统、分层、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教育理念的深化与拓展,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终身学习意识。
构建“训前调研-方案设计-集中研修-监测评价-成果凝炼”县级研修五步流程。
培训前,结合培训主题以“座谈、走访、问卷”等方式对培训学员进行训前调研;开课前,从培训模块、授课教师、经费预算、安全预案、培训场地、工作人员等方面设计培训方案;培训时,让学员参加县级集中研修,并持续跟踪做好班级管理和服务;培训过程,结合培训主体及主题,制定培训评价系统,如《学员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531反思与行动计划表》《培训学习成果梳理和未来行动计划表》,并针对学员出勤、测试等情况,评定培训是否合格和学时核算、登记;培训结束后,凝炼并整理学员培训心得、培训故事、培训反思、培训简报、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