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写春秋 甘为孺子牛”———广元市教育“后勤孺子牛”人物事迹系列报道 (九)
熊玉嵩,青川县竹园镇第三小学校后勤主任。自2005年进入该校,无论处于什么岗位,都始终满怀热忱,以奉行“后而先行,勤务师生”为己任,十六年如一日,立足平凡岗位,真诚服务师生。
回想2006年接手学校后勤管理的第一个任务,他至今记忆犹新。“一来就着手解决学校缺水问题、学生的蒸饭问题和寝室住宿问题,我非常忐忑,生怕出错,那就影响了全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就这样,公开竞标后的半年时间,他以校为家,一趟趟工地教室往返、一遍遍清理核算数据,终于于2007年春季让学生告别蒸饭带泡菜的时代,过上了顿顿有热饭热菜的生活。紧接着开始学生宿舍的修建工作,由于地基需要爆破,多次联系派出所、厂矿企业、爆破公司,分三次才顺利完成地基工程。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既要上课,又要关心工程质量问题,校园随处可见他忙碌奔波的身影。经过八个月的努力,学生宿舍楼终于完工,学生也于当年放假前住进新宿舍,用上了新铁床,盖上了新棉被。
由于学校平时的严格管理和应急演练,2008年“5.12”大地震来临时学校应对迅捷,师生疏散及时,没有发生一例伤亡事件。地震一周后,随着救灾部队进驻学校,他全力配合部队解决好后勤保障工作,积极准备筹建帐篷学校,让学校周边学生自愿到帐篷学校复课学习。7月份开始板房学校的建设工作,协调配合征地,水电安装,同时积极和救灾物资指挥部联系协调,为学生争取救灾衣物、学习用品。同时随时向县教育局上报各类数据,整个人每天连轴转,从早到晚忙不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8月中旬完成板房学校的建设,开始配置桌椅、铁床,购置食堂设备用品,确保秋季正常开学。9月2日迎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王小娅视察调研,得到高度评价。
灾后重建时,他放弃难得的假期,坚守在施工现场,每天用双脚丈量,用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本子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统计信息,为后期施工安排、工程预算等提供了准确详细的依据。2009年8月底学生顺利搬进新学校,后勤管理面临着新挑战: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严格规范,他采取天天讲,时时讲,事事讲,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记在心间,并外化于行;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更新,他绞尽脑汁,上网查、向别人学习,发动全校师生群策群力,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2010年8月底全面完成,经上级检查得到高度认可和赞扬。
随着时代进步,现代信息化教育模式进入课堂,他牵头联系浙江援建指挥部,争取资金拉赞助,联系杭州报业集团为学校出资十六万元建成六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在青川县是最早完成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学校,很多周边兄弟学校到校观摩学习。2013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学生食堂自主经营,他便夜以继日完善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给学生营养配餐、规范采购入库出库要求,财务核算等一系列工作,做到日清月结,按时公示结算报表,培训员工。实现了让学生吃得健康、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的目标。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期间,他时时处处关注全校师生的安全,及时询问,上报数据,培训疫情防控知识,上传疫情防控宣传到学校工作群、班级群,假期及时了解师生行踪轨迹,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
在他担任后勤主任期间,学校从未发生过师生伤亡事故,疫情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熊玉嵩,何其平凡又何其不凡!他似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后勤工作是要用真心来做的,没有一颗真诚的、负责任的、吃苦耐劳的心是做不好的。我将会一如既往做好后勤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保驾护航。”熊玉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