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课程实施机制。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校级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深入课堂参与教学和科研;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顶层设计,建立课程准入、实施、优化、评价制度,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实践化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定期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展评活动,对优质课程、特色课程进行推广。
高效落实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注重制度化、人文性,管理制度科学合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以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着力目标、问题、情境、活动、思维、评价六大要素的提升,抓好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四个关键环节,重点关注学生如何学、学习过程、学习感悟等4个方面的同时贯彻“教 - 学 - 评”的一致性。
提升教师发展水平。组织教师集体“充电”,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学期教学计划、课程研讨活动计划、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招聘、人才引进等5种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各学校开展青年教师结对帮扶,重点培养青年教师;每年针对各学科薄弱环节进行专业培训,在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必备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