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横向建立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联动机制,主要在信息通报、资源共享、应急处置、个案会商、预防打击、宣传教育等方面协同联动。纵向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保护网,即县级建立1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建立20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区)建立178个未成年人保护点,主要在危急干预、社会融入、权益保护、摸底排查、评估回访等方面进行关爱保护,实现未成年保护工作100%“全链条”覆盖。
二、织密跨省保护网络。联合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镇、甘肃省文县碧口镇、中庙镇和陇南市武都区签订川陕甘毗邻乡镇联盟护“未”框架协议,探索建立跨省护“未”模式,通过数据信息共享、保护阵地相互开放、强化联防联管共护、加强关爱帮扶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按照一月一主题开展工作,建立联盟护‘未’微信工作群,每年召开联席会议1次以上,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推动联盟护“未”工作走深走实,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留死角”。
三、打造多元“护未”阵地。投入资金40万元,新建儿童之家20个,全县20个乡镇 、178个村(社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全覆盖。建立60余名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人才库,为遭受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的未成年人提供司法保护、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建立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与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依托“2+2”延伸替代服务项目,利用学校教育“空档期”开展素质教育拓展活动,有效解决周末和寒暑假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看护难”问题,推动保护关口前移,撑起未成年人“防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