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苍溪县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目标,以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自创新“3+3+3”工作机制以来,进一步夯实了养老服务基础、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服务惠民政策、进一步做靓了苍溪养老特色品牌,惠及老年人约15.4万人。
一、强化“三个保障”,筑牢养老服务基础支撑。一是保障“有房可用”。县委、县政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科学编制《苍溪县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案(2025-2030)》,确定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建成县社会福利院等一批示范性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全县农村敬老院体制机制改革,构建“2+9+N”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等2家县级养老服务机构,陵江镇敬老院等9家县级直管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元坝镇裕群村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等73个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二是保障“有钱可用”。县委、县政府每年初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涉及的医养结合、老年助餐等养老项目,优先考虑、调配、拨付资金。今年,县本级财政安排1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同比增长约15%。同时积极争取省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资金、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资金等上级资金700余万元,用于推进解放路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4”社区老年人助餐网络建设和农村困难老人集中供养,建成后可惠及3万余名老年人。三是保障“有人可用”。构建“上岗培训+在岗学习+交流实训”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实施养老护理员“岗位+从业年限”补贴制度,稳定养老人才队伍。今年以来,组织255人次参加5场培训,养老机构护理员岗前培训率100%,为养老护理员发放岗位补贴和从业年限补贴117人、共13.2万元。
二、健全“三项制度”,完善养老服务惠民政策。一是健全机构补贴制度。根据《苍溪县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件,给予老百姓康养院、福昌养老院等民办养老机构资金支持,对已建成开业的养老机构按每张床位66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按入住人员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运营补贴,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截至目前,3家民办养老机构已有床位570张,发放补贴资金430万元。二是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根据国省市系列文件,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出台《苍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高龄老人补贴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规范高龄补贴事项,对自愿申请且具有苍溪县户籍、年满80周岁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补贴标准按年龄分为3个档次:80-89周岁每人每月25元/月/人,90-99周岁100元/月/人,100周岁及以上300元/月/人。今年以来,已为2.2万余名高龄老年人发放补贴400余万元。三是健全助餐补贴制度。今年依托社区老年人助餐示范网络建设这1项市定民生实事项目,投入80万元在城区解放路、嘉陵路、龙王沟、江南片区等地方建成“1个中央厨房+4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的助餐服务网络,建成后对就餐老年人给予助餐补贴,对低保、分散供养特困等社会保障托底老年人分类减免优惠。预计2024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惠及城区3万余名老年人,每人每天给予1-5元助餐优惠,每年为老年人减免近70万元。
三、做靓“三张名片”,打造苍溪养老特色品牌。一是做靓“智慧养老”名片。投入120万元建成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开设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等6个板块,搭建大数据中心和视频会议指挥调度系统,对14家养老服务机构全天候实时智能监控。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精准居家养老服务,解决就医、家政、购物、助餐、求助等困难。今年以来,养老服务机构监管率100%,为560名老年人提供服务,解决困难850余件。二是做靓“医康养老”名片。利用中药材种植大县、现有中医三甲医院等优势,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中医院康养苑、福昌康复理疗特色养老,推行针刺、艾灸等中医“治未病”技术,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健康管理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健康调养方案。今年以来,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医疗合作协议签订率100%。三是做靓“居家养老”名片。针对困难老年人实际需求“一户一策”开展适老化改造,对家具家装、辅助器具等方面安装门磁感应器、紧急呼叫按钮等智能适老化产品,今年以来,投入164万元对1640户特殊困难老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群体约1.2万人。近六年累计投入720万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针对老年人实施助洁、助浴、上门康复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惠及老年人2.4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