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同意对外公开
广市民函〔2021〕71号
广元市民政局
关于市政协七届六次会议第8号提案答复的函
刘江、杜清尧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符合广元现状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第8号提案)收悉,有关意见建议很具有参考价值,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予以研究吸纳,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常住人口230.5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56.49万人,占 24.50%,比全省21.71%高近三个百分点。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为43.38万人,占18.81%,在全国老龄化最高的城市排名中排23位。高龄化直接推动失能老人的日益增多,全市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达9.8万人,老龄化形势日趋严重。目前,全市实际运营养老机构83家,床位12405张,入住老人3500余人,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45个,农村幸福院344个,医养结合机构15家,床位1800张。
二、主要工作
一直以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将其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动,将养老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发展规划,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进一步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通过整合各类资源,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手段,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夕阳产业”不断发展。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积极落实省市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养老服务设施。2020年备案民办养老机构5家,全市民办养老院达16家,设养老床位1587张,入住老人863人。二是探索推广敬老院“公建民营”。我市在广元市东晨医院、昭化区福寿山、曲回养老院开展了公建民营试点工作,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允许承包人向社会收养老人,实现“以院养院”,既减轻政府负担,又提高了床位利用率。三院设有养老床位301张,入住老人135人。三是丰富“医养结合”模式。探索建立在医疗机构开设养老院、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三种医养结合模式,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建、急诊急救”等养老服务。旺苍县鸿福康养院采取前医后院的方式,将养老和医疗深融合,老人在院就可以就医,享受农医保政策,该院设置床位100张,入住老人74人。
(二)不断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设施质量。一是通过设施设备的提升、丰富服务内容、提升保障能力和转变运营方式等形式,为公办养老机构实施改造提升项目,提高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设备水平。从2018年到2021年,为63个公办养老机构实施适老化改造,改造床位5334张,进一步保障入住老人的集中供养水平。二是夯实兜底服务、强化基本养老服务、扩大普惠化服务,进一步优化体系。在增加养老床位和构建养老服务格局方面,软硬件共同发力。民政部门重点发挥“指导员”作用,落实综合监管、安全管理、服务标准化等责任,并持续开展专业养老人才的培养、培训和技能提升工程。三是积极推进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平台,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药管理和医养结合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全市共55家养老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协议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健康体检、消杀活动、巡诊排查、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
(三)不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每年以政府购买的方式,为特殊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补助标准为300元/人/年。二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全面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居家养老的特殊困难老人家庭有针对性进行适老化改造。方便老人生活,提升老人居家养老生活的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利州区民政局对主城区内60岁以上困难老人家庭进行室内建筑硬件、家具家装改造和康复辅助器具适配,项目资金10万元,惠及困难老人家庭19户。朝天区在中子铺社区进行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投入资金10万元,改造困难家庭3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的实施,得到广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四)不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通过全国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系统,逐步建立了留守老人联系帮扶制度、经常化走访慰问制度、应急临时救助制度等,为留守老年人解决生病无人管、困难无人帮等问题。依托民政“金民工程”系统,建立农村老年人数据库,重点掌握留守、失能老年人等基础信息,链接整合城乡养老服务资源要素,开展信息采集、精神慰藉、政策咨询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全市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均配套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电信宽带、信息软件等智能化设备,开展远程智能监护和紧急救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新建广元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包含“老年养护院”和“精神康复院”,项目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定,纳入广元市“十四五”规划。项目总用地63亩,建筑面积27100㎡,建设床位800张,项目建成后,主要服务失能、半失能民政兜底对象,打造全市养老和精神康复示范基地,成为集“培训+实训+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二)构建农村养老三级服务网络。形成县(区)有“院”,推进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建设,实现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应护尽护”;镇(街)有“中心”,推进乡镇敬老院提档升级和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应养尽养”、社会失能老年人“需托尽托”;村(组)有“点”,全面推广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实现农村社会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有需必应”。完善网络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制建设,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政府兜底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等方式,充分利用农家大院等,建设综合体、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督促家庭成员承担赡养责任,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解决周围老年人实际生活困难。
(三)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探索“社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以“按需养老”为理念,满足周边更多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着力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坚持按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完善功能布局,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专业化服务项目。
(四)落实养老服务政策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依法做好登记和备案管理,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对民办养老机构实行优惠政策,如:补贴支持政策、税费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普惠性功能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对服务失能老年人的补贴标准应予以适当倾斜,保障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必要工作经费,落实好人员待遇。
衷心感谢你们对广元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广元市民政局
2021年7月8日
(联系人:郑李刚,联系电话:3266598)
抄送:市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市委目标绩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