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集体资产改革推进进程中,昭化区坚持做到清理对象不漏一个、清理内容不漏一项、清理过程不漏一环,把好关口,确保数据全面准确。
一是严把清产核资关。总结试点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完善清产核资登记表,把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全面清查核实清楚,并按资金、资产和资源分类设置,形成账、图、表“三位一体”的电子台账。二是严把成员确认关。遵循“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村规民约为参照,以户籍关系为基础,结合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行综合考虑,明确具有股权分配资格和不具备分配资格的情形,合理确定改革基准,依法科学规范界定成员身份,做到全面、准确、不遗漏。三是严把股权配置与管理关。结合本区实际,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科学配置股份,采取“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的静态模式,全面加强股权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017年末,全区63个贫困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理经营性资产10416.59万元、非经营性资产25375.98万元、资源性资产1.53万亩,注册登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63个,通过有序运营,贫困村集体经济人均达30.49元,基本实现“集体三资变股权、股权量化变股份、股份合作得收益、收益分配得效益”。2018年3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区147个非贫困村全面铺开,目前已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并挂牌运营,印制宣传手1500余份,完成区乡村三级清产核资培训会,94个村已完成成员确认工作,确认成员7.9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