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强基础保障。统筹产业规划建设要素保障,建立“5+3”产业体系建设年度任务清单制度,实行季度通报、半年比武。发挥“政担银企户”机制,用好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积极推广“政银保”合作模式。积极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创新保险产品,实现五大全产业链产业全覆盖。目前,五大特色产业产值达38.1亿元,其中绿色果蔬、生态养殖、木本油料、道地中药材产值分别达10.6、12.7、10.3、0.5亿元。
(二)专家“把症问脉”。邀请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专家服务团组成蔬菜、水果(中药材)、粮油、养殖7个产业组80余位专家人次,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邀请农技专家、农村“土专家”和“田秀才”,坐堂接受农民咨询、发放技术资料,排班坐诊式为农民朋友提供农业技术需求服务。截至目前,专家服务团科技服务以覆盖全区54个贫困村、1600余贫困户,接待和培训指导产业农民42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农民19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
(三)农旅融合发展。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大力推广一园一业、一村一园、一园一景、园村一体等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建设泥窝花花世界、龙潭鲲鹏小镇等一批农旅融合、农业文创示范园区,带动农旅融合发展建设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申报赤化镇张公村等市级美丽休闲乡村3个,申报市级“美丽田园十乡百景”7个,果乡5个,药乡1个,花乡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