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照亮创业梦想 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20-12-16 来源: 广元新闻网 分享:
【字体: 打印

    市委、市政府召开农民工和在外企业家迎春座谈会。

    广元接受全国农民工工作督察,受到国务院第六督导组充分肯定。

    农民企业家罗洪返乡创业创建四川省黄猫垭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村民致富。

    返乡创业大学生、剑阁县东宝镇西阳村支部副书记邓小燕创建广元耕鑫农业有限公司。

苍溪县歧坪镇猕猴桃返乡创业示范园。

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

苍溪县筑巢引凤创享梨乡
  

  苍溪县在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机制、政策、模式上精准发力,成功探索形成“六个一”的返乡下乡创业工作机制。

    出台“一套激励优惠政策”

    本着政策领域“全”、扶持政策“优”、创业门槛“低”、保障措施“实”的原则,出台了《关于支持引导在外人士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主要提出涵盖市场准入、税收、财政、金融、用地、返乡创业园建设、项目配套等方面20条具有较高含金量的优惠政策。设立“返乡创业扶持资金”,用于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等。

    健全“一套对接联系制度”

    创建“苍溪县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信息库”,收录370名固定资产达5000万元以上在外商界人士和68名投资100万元以上返乡下乡创业代表人士的基本信息。对入库的创业成功人士,由34名县级领导干部全面落实联系服务制度,常态化保持沟通联络,及时准确掌握在外人员投资动向,适时宣传政策、推介项目。

    储备“一批优质返乡创业项目”

    精心筛选、包装、推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符合该县资源特色优势的5大类800余个适合返乡创业的好项目,编印《苍溪县返乡下乡创业重点项目汇编》,其中基础设施类169个、农业类176个、工业类172个、旅游业类157个、社会事业类132个。

    搭建“一个创业培训平台”

    统筹协调就业创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扶贫移民培训等国家培训项目,探索建立起以苍溪职中、苍溪就业训练中心为核心、其余18家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为辅的综合培训与特色培训相结合的县域职教培训平台,建立“培训基地+用工企业、培训基地+农民”的培训体系。

    制定“一个绩效考评体系”

    制定返乡下乡创业考核办法,每年均下达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目标任务,以投资50万元以上经济实体为考核标准,通过县委、县政府目标督查室持续发力,督办问效,将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年度工作单项目标绩效管理和考核。

    选树“一批优秀创业典型”

    先后评选“返乡下乡创业十强领军人”20人,“返乡下乡创业先进集体”10个,“感动家乡十大奉献人物”10人。撰写《苍山有路》《苍溪县梨乡创业明星风采录》《让梦飞翔》3本书刊;制作创业典型宣传电视栏目《梨乡创业》,每期宣传1名返乡创业典型。黄猫垭镇罗洪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龙王镇杨敏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员”;石马镇曹军、歧坪镇蒋先直被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优秀农民工”“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王贵荣获“全国农业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黄猫垭返乡创业商会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殊荣。

剑阁县能人带动塑造筑巢引凤招牌
  

  剑阁县始终把“能人经济”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在强机制、优环境、促发展上持续精准发力,推动实现能人“头雁效应”激发创业“群雁活力”。

    坚持高位推进,把“能人”引回来

    着眼健全能人回引工作机制。推行县委书记、县长“组长”总负责,分管县长总召集,人社部门总牵头,县级部门齐参与和乡镇为主体的能人回引工作机制,统筹实施全县“归巢工程”。成立正科级“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完善县乡村三级返乡创业服务保障;成立北京、广东、成都等8省市“农民工工作站”“返乡创业协会”,常态化推送返乡创业政策等,引导能人返乡下乡创业兴业。采取“走出去、请回来”方式,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返乡创业恳谈会、投资推介会、春节返乡能人座谈会等活动,促进能人“回流”。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创业明星评选表彰活动,让创业典型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发展上有机会,充分释放“头雁”效应。

    着力贴心服务,把“能人”留下来

    着眼优化创业环境和各项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出台《剑阁县支持返乡创业二十条措施》《农业产业扶贫扶持补助办法》《护航民营经济发展10条禁令》等20余项专项扶持政策,为能人创业提供政策支撑。县财政每年将财政新增收入的15%配套支持返乡创业;取消创业贷款反担保,对优秀创业个人将贷款额度提高至20万元,对优秀创业项目按200万元最高限额给予“政担银企户”放贷,累计发放创业贴息贷款1.5亿元。返乡创业满一年的,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到“就业扶贫街区”创业的,给予3年期的店面租金补助;对评为“就业扶贫基地(车间)”的企业,给予不低于5万元的奖励。实施“2+1”工程,回引一批新时代优秀能人,反哺家乡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农村兴旺。

    厚植发展优势,让品牌靓起来

    着眼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做优传统农业产业特色经济,加大对剑门土鸡、生态生猪、东宝贡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力度,鼓励能人以资金、技术入股形式,创办、合办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传统品牌亮新颜。做强工业和新兴产业经济,围绕省级“剑阁经济开发区”,创建白龙、开封等返乡创业园区12个,石洞沟、五指山等市级现代农业园17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园”1个,承接能人返乡创业兴业。擦亮剑门关“国家5A级景区”金字招牌,大力实施“旅游+、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大旅游产业大就业,为返乡创业能人拓宽创业空间。

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企业

 四川驰恒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四川驰恒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始建于2017年5月,是剑阁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创立品牌“驰恒九州”,主要生产自卸挂车、罐车等6类50种车型,目前有在岗员工300余人(贫困劳动力63人),生产销售各类车辆2000余台,实现产值1.5亿元,二期建成后可带动1000余人就业。

    公司从最初创业到今天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剑阁县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重点企业。仅2019年,公司生产销售各类型车辆1500余台,实现销售收入6232万元,实现净利润539万元。

    2020年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期扩建年产5000辆半挂车8条生产组装线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解决更多人员就业。产品销售渠道也将从四川逐步延伸到云南、贵州等地,带动剑阁工业园区的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驰恒在发展的同时,一直秉承着“发展企业,回馈社会,和谐奉献”的经营理念。几年来,先后吸纳当地数百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引进几十位大中专毕业生,为缓解剑阁县就业压力作出了贡献。公司率先在剑阁民企领域创立了首个“扶贫车间”,重点解决山区贫困群众“挣钱难,难就业”问题。先后累计招聘了6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公司就业,从而实现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梦想。

    驰恒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2020年抗疫期间,公司先后向广元剑阁商会、旅外助学基金会、县红十字会累计捐款6万余元;向县人民医院、剑阁广坪乡捐赠了价值约2万余元的防疫、生活物资。

    公司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公司获得“工业发展先进企业”“国家工信部公告企业”“3·15诚信质量双优示范宣传单位”“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企业”“工人先锋号”等殊荣。

    四川俊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俊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广元市带动笋用竹产业发展的核心精深加工企业,是昭化区“昭化泡菜”产业链牵头单位。

    响应脱贫号召坚定创业信念在沿海地区打拼的周俊英,从事过多个种类的工作。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周俊英深深地认识到“知识不是让我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让家乡摆脱贫困”,她毅然放弃沿海优越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在嘉陵江源头开始了蔬菜种植之路,在昭化区陈江乡建成特色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园区600亩,翻修山坪塘、新建水源提灌设施,建立育苗大棚,并在陈江乡雷鸣村建立了公司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

    推进校企合作扩大经营生产在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后,2017年底,她出资创办了四川俊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南大学食品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改良和创新,聘请西南大学食品学院贺稚非教授同公司科研产品落地执行人罗定超,开发新产品10余项,申请专利18项,进一步推动产品精深加工,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同年,杏树食品加工厂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现已建成3条微生物发酵加工生产线,1条出口清水罐头生产线,拥有粗加工盐渍池146个,体量两万余立方。

    心系桑梓深情创新脱贫模式企业始终坚持筑强乡村建设,振兴家乡产业初衷,推进“公司+专合社+农场+农户”的模式”,发展农户种植、企业收购与就地加工、销售融合发展的“昭化泡菜”全产业链条,解决就地劳动务工100余人,带动农户种养300余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4000元以上。积极推行“免租金”“优先用劳”“送农技、送种子”“贫困助学”等扶贫增收措施,为26户贫困户免除土地返包种养租金10.2万元,免费发放农产品种子和种苗折合15万余元,扶持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12人,贫困助学资助贫困户大学生3名。

 王钦

    王钦,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魏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白朝乡食用菌产业协会会长。先后荣获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怀揣梦想,返乡创业。王钦于2008年选择返乡创业,依托家乡白朝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带头发展食用菌产业,组建了白朝乡首个农业产业合作组织——白朝乡食用菌产业协会,并担任会长。2012年10月,白朝乡引进浙江业主发展地栽灵芝50亩,敢闯敢干的王钦大胆投入资金80余万元在白朝村租地25亩,并自费到浙江、福建考察,远赴浙江购回菌种,种起了灵芝。不分寒暑起早贪黑,冬季是最忙的时候,他就和妻子吃住在大棚里,经常半夜被冻醒,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致富梦想,凭着吃苦耐劳的干劲,硬是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建起了高标准灵芝产业园。

    努力创新,艰辛奋斗。王钦是一个勤学肯钻的新型农民,经常在闲暇之余到浙江灵芝业主那里讨教经验和技术难题,晚上就在大棚里挑灯看书、学习钻研。2013年春第一批灵芝喜获丰收,产出了高达8吨的孢子粉和20吨灵芝片,产值超过450万元,实现利润180余万元。为更广泛地推广灵芝产品,王钦在四川农特产品网开办了白朝乡首家农特产品网销店,成为白朝乡利用网络销售农产品的第一人。近年来,公司分别与西南科技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合作,成功培育出灵芝新品种,种植仿野生石斛600余亩,创建灵芝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

    不离不弃,共同致富。“我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王钦带动200余名本乡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存量达1000余万椴(袋),年总产值达9400万元,户年均增收达到2万元以上,人均增收4260元。此外,他还长期坚持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川陕甘毗邻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并多次到甘孜州炉霍县、阿坝州阿坝县、凉山州美姑县义务指导产业发展,为炉霍县雅德乡交纳村捐赠9000余元的菌袋,推动该村产业发展。2015年4月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以来,王钦更是身先士卒,积极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先后捐资2万元为白朝乡永久村、徐家村发展产业,捐资1.1万元给本村7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用品。

    王艺晓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王艺晓毕业于泸州警校,在公安系统工作了14年,五年前,王艺晓把打算返乡创业发展产业扶贫的想法告诉女儿后,受到了女儿的劝阻,王艺晓流着眼泪告诉女儿:“你外公去世得早,妈妈在泸州警校读书全靠老师帮我贷款,村民借钱,妈妈才能完成学业,才能成为一名警察,这些年回报家乡一直是妈妈的愿望。”

    在取得大女儿的支持后,王艺晓从体制内辞职,毅然返乡,准备创业。随即王艺晓找到重庆农科院、广东农科院的农业专家,根据苍溪的土壤特点以及气候条件,专家一致推荐种植辣椒。在选定产业后,王艺晓多次到贵州遵义、重庆石柱、山东金乡、河南内黄与柘城等全国知名的辣椒种植市县,学习种植及生产加工技术,3次到韩国引进世界一流的分子生物学BIOTNG公司的辣椒品种与技术,整合辣椒下游厂家。2017年王艺晓在漓江镇试种500亩辣椒,所选品种一亩收获5000多斤,一亩收益最高达到了7000多元。2019年辣椒种植面积达到5300亩,建立3条生产线的辣椒加工厂,为农户二次分红现金26.7万元,产业整体帮扶了89个村、2300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2020年辣椒种植已达到10000亩,建立了高质量辣椒种植示范园和高科技辣椒育苗中心,成立了辣椒省级专业合作社,吸收了200多名贫困户成为股东,带动123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农户二次分红超过50多万元,工厂所在地宋水村集体经济增收12.8万元。在11月举办的成渝返乡创业成果展会上,红辣香农业生产的辣椒面不到半个小时连展示的样品都被抢光。2021年红辣香将成立辣椒院士(专家)工作站,辣椒种植面积将达到30000亩,预计产值4.2亿元,种植范围辐射到剑阁县和巴中市平昌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致富不忘党恩。两年来,王艺晓为苍溪县、旺苍县、剑阁县、朝天区的贫困中小学生捐款194.2万元,为重庆、苍溪两地贫困大学生捐款93万元。王艺晓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驻重庆办事处评为“川商发展贡献奖”,被重庆团市委评为“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被广元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表彰为“先富帮后富先进个人”,被广元市委组织部表彰为“抗疫优秀共产党员”。

(图文均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

主办单位: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蜀ICP备202102390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