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进入全年水温较高时期,雷雨偏多,水温变化大,病原体活跃,易诱发病害,加之正值水生动物生长旺季,投饵量增大,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多,易导致养殖水质富营养化,应加强水质调控,密切关注因气候突变导致缺氧泛塘。
一、7月主要鱼病预测
1、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发病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鲢、鳙、鲤、草、鲫等鱼类,鱼种、成鱼均可感染,发病最适水温22℃~28℃。
3、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常并发,俗称“三病”,主要危害草、鲤、青、鳙鱼,鱼种、成鱼都可受害。此病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
4、斑点叉尾鮰柱形病: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等鱼。
5、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鲢、鳙、鲤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一般为20℃~25℃。
6、车轮虫病:主要危害草、鲢、鳙、鲤等主养鱼类,尤以鱼苗和鱼种易于感染,适宜水温20℃~28℃。
7、锚头鳋病: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对鲢、鳙、草、鲤、鲫等多种鱼类均有危害,尤以鲢鳙为甚。
以上疾病,全市各养殖区、苗种繁育场、点均应予以高度关注。
二、防治措施
(一)预防
1、做好水质调控工作。适时加注新水,开机增氧,并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 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2、强化投饲管理。保证饲料新鲜,严防饲料霉变,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类吃食等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尽量减少残饵产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或免疫增强剂等,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3、加强病害防控工作。一是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采取挂袋、投喂中草药药饵等方法预防疾病。二是坚持巡塘,密切关注暴雨等突发性天气预报,及时加固养殖设施,暴雨后对养殖水体和环境进行清整消毒。
(二)治疗
1、草鱼出血病:接种疫苗,人工免疫。或每千克鱼,大黄200克、黄芩200克、黄柏200克、板蓝根200克和食盐170克,粉碎,拌饲投喂,每天2次,连用7~10天。
2、细菌性败血症:外用:每立方米水体,漂白粉1克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0.3~0.5克,全池泼洒,或大黄,每立方米水体2.5~3.7克,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15~20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3、烂鳃病、赤皮病:外用:8%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每千克鱼5~15mg,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4、肠炎病:外用:8%溴氯海因,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全池泼洒,15天1次。内服:每千克饲料,穿心莲40克、大青叶30克、黄芩5克、桑白皮10克和白矾5克,打成粉后,拌饲投喂。
5、车轮虫病: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10~20克,鱼种放养前,浸浴15~30分钟;或苦楝树叶,每立方米水体40~50克,水煎取汁,全池遍洒,15天1次。
6、指环虫病: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15~20克,鱼种放养前,浸浴15~30分钟;或90%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0.5~0.7克,全池泼洒,7天后,再泼洒1次。
7、锚头鳋病:90%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0.3~0.7克,全池泼洒,可杀死池中锚头蚤的幼虫,一般每1月内须连续用2~3次,每次间隔天数随水温而定,水温高时,间隔的天数少,反之则多;或马尾松针叶,每立方米水体37.5克,捣碎出汁液,全池泼洒;或用新鲜带叶松枝,每立方米水体115克,扎成数捆放于鱼池中浸沤。
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的‘常见疾病栏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