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利州区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增收农民的‘钱袋子’”为目标,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一是狠抓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增加“菜篮子”基地面积。以园区建设为契机,依托农业项目投入,大力新建、改扩建“菜篮子”基地基础设施,增加蔬菜基地和种植面积。今年1-10月,新建蔬菜基地1100亩,其中大棚200亩,全区蔬菜基地面积达到5万余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1.2万亩,实现产量51万吨,新增产量1万吨,向城区供菜5万余吨,应季蔬菜自给率达到70%以上,不仅充分保障城市供应,平抑市场物价,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二是狠抓蔬菜“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种植效益。按照产业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基本要求,在宝轮、赤化、荣山、大石、三堆、工农、龙潭、白朝、金洞、回龙河等10个蔬菜重点乡镇(街道)、蔬菜产业村和蔬菜产业园大力开展“六化一保障”,即产业发展要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标准化、良种化、组织化,提高保障水平,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区10多个村均建立了1-3个面积100-500亩左右的标准化蔬菜产业园,实行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是狠抓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提高种菜科技水平。大力引进和推广蔬菜名、优、特、新良种和高产高效实用技术。2018年来,共引进和推广茄果类、瓜类、叶菜类、根茎类等优良蔬菜品种10多个,推广面积达到10万余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腐熟还田技术、黄瓜双断根嫁接技术和绿色防控等先进优良技术10多项,优良技术普及率达到100%;集中育苗2000余万株发放给蔬菜产业村、贫困村、蔬菜产业园的蔬菜种植户,良种集约化育苗覆盖率达60%以上;技术培训到村到户到田,农民种菜水平大大提高。四是狠抓机制体制创新,创品牌,抓流通,为“菜篮子”工程建设注入活力。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区政府配套出台优惠政策,对基地建设、标准化种植、产地初加工、品牌创建及流通等环节进行补助,建立了“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走“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的路子,全区已注册了“利州香菇”、“利州辣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金笑”、“生得益”、“月坝”等20多个蔬菜产品商标,为实现蔬菜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菜篮子”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