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为进一步打击假冒侵权行为,我国将重点从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点市场治理,加大处罚力度,强化刑事打击与司法保护,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假冒伪劣食品为重点整治对象,与食品、食用农产品整治相关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以食品、小家电等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加强对农村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假冒伪劣高发多发区域的监管。
第二,加强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依法查处商标侵权、傍名牌及冒用、伪造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
第三,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入手,全面治理农村“山寨食品”。加强对食品产业集中地区、农村集贸市场、小作坊、小商铺以及获得认证企业和认证食品的监管,重点检查食品名称、包装、标识、商标等相同或近似的食品,督促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食品商标保护,严厉查处市场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以及为其提供商标、广告、认证、包装等服务的经营者,依法进行全链条查处。
第四,加大医疗、药品、食品、保健食品、金融投资等领域广告监管力度。制定出台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的审查标准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