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果红又甜,中药香满园,鸡鸭林下跑,鱼鳖游三江……”今年,苍溪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总体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为实现全县脱贫奔康奏响了“最强音”。
园区带动 富了农民
“这些雪梨树是从父亲那里接手过来的,今年种植的1亩多雪梨,卖了1万多元。”近日,河地乡地干村村民盛树芳正忙着给自己的“宝贝”雪梨树涂抹防病虫害的药物。
在苍溪,像盛树芳这样依靠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农户数不胜数。 近年来,苍溪县铆定“大园区+小庭园”发展模式,走出了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新样板。
从“五小经济”探索起步到“大园区+小庭园”模式,苍溪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因地制宜、稳扎稳打。该县农业局局长范毅邦告诉记者,苍溪是劳务输出大县,目前该县农业人口以50后和60后为主,知识能力有限,搭上“大园区”的“顺风车”,既能让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效益,又能减小个体户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带来的损失。
“我的猕猴桃通过便民店几天时间就卖完了,单价也比市场商贩收购高3块钱。”歧坪镇骑龙村村民郑文祥介绍,邮寄业务是青龙园区服务农户的功能之一,除此之外,园区还定期举办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并帮助农户联系销路。在苍溪,累计建成万亩以上种养循环产业园区18个、千亩以上园区69个,这些现代农业园区的建成既能让个体农户也享受到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便利,又能让农户实现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同时,园区通过和农民共同创品牌闯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研创新 强了农业
今年,苍溪粮油产量达到44万吨,同比增长1%,连续12年呈上升势态,农业产业实现大丰收。更让人感到振奋的是,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在农村用地减少,农业人口降低等情况下取得的。
据悉,苍溪县在大力发展猕猴桃、中医药、健康养殖“三个百亿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发展粮油、蔬菜等传统产业,全力确保“粮食安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全国劳模农技推广员孙达义看来,粮油产业实现大丰是苍溪一代代农业人驰而不息抓科研公关的“结晶”。
近年来,苍溪县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吸引清华、北大等27所高校院所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30余人,开展科技攻关30余项,推广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物联网远程智能管理等现代农业技术,建成科技扶贫在线服务大厅和在线平台运管中心,组建县、乡、村三级科技扶贫信息员队伍,实现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5500元。
同时,该县致力于农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水稻旱育秧、抛栽、杂糯间栽,玉米乳苗深窝覆膜早栽,花生地膜栽培,秸秆还田免耕,旱地改制等技术,全县农业新技术推广面达95%以上、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为有限的土地资源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环保整治 美了农村
“4台自动刮粪机、1台干湿分离机、1个发酵床、1个自动翻耙机,一小时之内即可把一天产生的干粪分离出来,最后加工成有机肥,分离出来的尿液通过厌氧发酵成了沼液,由沼液运输车运送到周围农业园区。”芬芳家庭农场厂主曾子恒向记者介绍,养殖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环保问题,有了这套设备,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苍溪县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深入实施“农业质量年”行动,推进质量兴农。
近年来,苍溪县通过对全县养殖业进行总体规划,突出解决全县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问题,引进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治理设施,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加强对全县养殖户的环保和污染防治教育的方式,助推全县实现绿色养殖。
今年以来,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高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