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昭化区围绕“扩、调、建、销”四大措施,加快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一是扩大规模。充分挖掘下湿田、低洼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稻鱼、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力争2018年年底全区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万亩,确保全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2万亩。
二是调优结构。引进适宜山区、高产高效的特优泰香1号、旌优127国标二级以上稻谷品种,实现万亩稻渔基地全面推广种植优质稻,引进名优水产品黄辣丁300余万尾、小龙虾种虾3万余斤,进一步优化种养结构。
三是配套建设。利用区内现有标准池塘,拓展水产苗种繁育基地2000余亩,在4个核心养殖乡镇建立池塘黄辣丁、中科三号异育银鲫等苗种培育基地1000亩,确保区内水产养殖苗种全覆盖。整合资金150万元,在百胜配套建设稻渔文化广场、景观垂钓池、赏景亭、步游道、田间作业道等配套设施,完善基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百胜渔村和美丽田园综合体。
四是品牌营销。积极申报稻米和稻田养殖的黄辣丁、鲫鱼的有机认证,争创全省稻渔产业十大品牌,组织承办好全市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抓紧举办以捉鱼、钓鱼比赛和鱼香大米品鉴活动为主题的全市首届“稻渔节”,鼓励游客宣传推广优质稻米、稻鱼、稻虾等产品。依托三清米业发展优质稻订单5000余亩,通过京东、阿里巴巴以及农村电商平台,确保优质稻米年销售量达2000余吨。深化农超、农餐对接合作机制,促使稻鱼、稻虾等优质水产品入住大型超市、餐厅,实现线下常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