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元市人民政府国防动员办公室!
您当前位置>信息详情>防空警报响了,老百姓该怎么办
防空警报响了,老百姓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5-09-06   来源:本站 浏览量:10471 分享:

一、什么是防空警报

为有效地和敌人空中袭击作斗争,就要设法知道敌人要来空袭的信息,以便在袭击之前做好防护准备。为此,国家要用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和对空监测雷达等尽早获得敌人要空袭的信息。

根据人民防空法的规定,我国的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3分钟。

 人防的任务就是要快速发放警报。警报的性质是通告危害即将来临的时机。至于空袭和灾害的性质及大致危害范围,一般难事先判定。所以在警报后,还要不断收听人防部门的通告。

二、突然响起防空警报怎么办

    第一反应应是尽快有组织地撤到人防工程中。目前,许多新建民用建筑地下已按国家规定配建了人防工程,并且在其地面出入口均设有指示牌(通常为绿色,上书“地下空间”,并标明该人防工程所在的层数、用途、类别和责任单位)。平时这些地方用于商业或者储存等,但均有明显标志,可用于防空防灾。

  专家提示:平时居民就要熟悉人防工程标示牌和楼下人防工程出入口位置,要知道在各种情况下,从自己家门到人防工程入口所需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若在平时尤其是深夜听到防空警报,请立即打开电视或者广播,以尽快确认目前所面临的危情究竟是什么。 

     三、防空警报类型及相应行动 

     人防规定,我国的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一般讲,有空袭征候时,发预先警报。空袭临空时,发空袭警报。袭击后发解除警报。但在现代空袭条件下,有时可能会直接发空袭警报。所以每个人要学会判别警报,不但要能听懂防空警报信号,还要争取尽快尽早地识别它们,及早做出相应的防护行动。 

     (一)对预先警报的响应

     预先警报是人防指挥部根据空中情报判明敌空袭兵器有进入本市空袭的征候时发放的一种警报信号。听到预先警报信号后,要立即背起应急包、领好小孩,实施紧急疏散,或利用人防工程掩蔽。为此,平时要熟悉掩蔽工程的位置、昼夜入口标志、进入工程的最近路线和行动方式。离家前家庭成员要分工行动,密封包装食品、贮存饮水并盖严、帮助老幼病残、切断电源、转移易燃物品,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关闭门窗等。然后各自携带个人应急包离开住房,奔向防护工程掩蔽。

     防空应急包分类细目表(应急包不超过20公斤,双肩背包)

     1.证件类: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信用卡、保险单、现金等。

     2.饮食类:优先带婴儿食品,食物、少量的饮水及饮水净化剂和饮水消毒剂。

     3.服装类:个人的衣服和简易呼吸道和皮肤防护用品。

     4.工具类:防护眼镜、多用工具刀等。 

     5.照明类:手电筒、蜡烛、火柴、电池等。 

     6.清洁类:毛巾、卫生纸和塑料袋之类清洁用品。

     7.药品类:急救药品、急救包、抗生素、食盐、消毒剂、防蚊虫药剂、个人特需药品以及碘化钾抗辐射药等。

     8.卧具类:薄被或毯子。

     9.求生类:人防手册、求生指南、手机及收音机等。  

     (二)对空袭警报的响应

     空袭警报是敌空袭兵器有明显迹象进入本市上空时的一种警报信号。此时,应关闭防护工程密闭门。启动核化生报警值班系统,工程内防化管理人员要坚守职责。在工程内掩蔽的人员要守各项规定,不准离开工程。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的人员,要佩戴个人防护器材,就近掩蔽疏散,以减轻空袭伤害。每个居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镇静和谨慎,因为匆忙、惊慌、反应错误都会使危险性增加。  

     (三)解除警报后行动的注意事项

     解除警报是判明敌人一个波次的空袭已经结束时的一种警报信号。解除警报过后市民应配合人防专业队伍开展消除空袭后果的抢救抢修工作,如就近救护伤员、找寻被困人员、扑灭初起火灾,协助维持治安、堵漏、消除潜在危险、消除沾染、修复通信等。警报解除后,人们仍要注意收听广播,了解解除警报后人员行动的注意事项,如哪些道路不能行走;哪类食物、饮水不能食用;关注疫情通报、放射性沾染、染毒或带菌情况通报;了解敌空袭规模、方式及城市破坏情况通报,以及对下一次敌空袭的预测等,以便有效地做好再次防空行动的准备。

     (四)室内人员发现空袭信息时的行动  

     对于未进入人防工程的室内人员应迅速按家庭或单位防空方案分头做好防护行动。应帮助老幼立即在墙根、墙角、桌下和床下卧倒;用头盔、被子、枕头或塑料盆等将头部盖住;要避开玻璃窗、高架、吊挂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做到精神集中、动作迅速准确、缩短防护状态形成时间。因只有在伤害因素到达以前,做完防护动作,防护才有实际意义。由于敌空袭破坏情况严重,迫使人员离开室内时,应用个人防护器材保护好呼吸道、头部等要害部位。有火灾烟雾威胁时,还应披上浸湿的大衣或毯子,爬行或弯腰通过着火的房间。此外,还要清除室内可能形成新的危害隐患。

     (五)室外人员发现空袭信息时的行动  

     到空袭警报或遭袭征候时,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掩蔽的室外人员的行动,与人员当时所处的位置有关。由于来袭的性质不能事先判断,故行动的针对性,只能先考虑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重型屏障、保护重点部位减少碎片杀伤。为此,空旷地人员或街道行人要立即进入最近的人防工程或利用地形地物如沟渠、土包、矮墙、花坛等各种有阴影的遮蔽物隐蔽,其阴影区可减轻光辐射,减轻冲击波的杀伤作用。如果人员在狭窄街区,宜立即进入坚固建筑物内,贴近墙角蹲跪或在结实的床桌下掩蔽。在车上的人员听到空袭警报后,不要急于下车、稳定姿势、进行防护,也不要回家、而应尽快寻找最近的防护工程、地铁、地下人行通道或隧洞掩蔽。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国防动员办公室
办公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万缘街道万缘社区12组110号 联系电话: 0839-331580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30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备案号:蜀ICP备202102390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