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财政局欢迎您!
首页> 企业风采 > 广元农担在保余额突破10亿元

广元农担在保余额突破10亿元

发布时间: 2021-10-26 来源:广元农担 分享: 【字体: 打印

公司自2019年3月成立以来,在省农担公司和市财政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姓农为农、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农担“增信、分险”和“低保费、低门槛”政策功能,引导“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农业农村,精准对接“三农”经营主体、滴灌“7+3”特色农业产业。截至2021年9月30日,累计为全市7个县区、369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支持11.5亿元,在保余额突破10亿元,达到10.6亿元,当年新增担保位列全省21个市州第5位、全市11家政府性担保机构第1位。财金互动支农惠农效应进一步释放,有效缓解了我市“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党建促发展为中心,细化落实党建责任、党建活动、党史教育“三张清单”,用好用活党史读物、红色资源和农担实践“三本教材”,持续开展五好党支部、党员五带头、党员示范岗、学习标兵、业务能手“五项创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四同步”、“两融合”,确保经营发展不偏航。


(二)搭建合作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银担+”合作模式,与全市7个县区政府,农商、邮储、农行、贵商、中行、工行等12家涉农银行,剑阁巨星、开林合作社等3家农业企业,以及省再担保、国家融担基金建立了政担、银担、企担、担担全面合作关系,构建起政策性农担支农惠农“大渠道”。


(三)创新担保产品。围绕“7+3”特色农业产业和“米袋子”“菜篮子”等重点项目,紧扣“三农”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形成“绿色、专项、集合”三大业务板,创新推出惠农担“助业贷”“疫情贷”“生猪贷”“茶叶贷”“兴村贷”“快捷e贷”等系列专属产品,搭建起融资服务线上线下“快通道”。


(四)加强风险防控。建立项目保前、保中、保后全程风险防控体系,实行政、银、担、再担多方合作分险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奖补,按规定提足风险拨备,多渠道建立风险准备。截至9月30日,公司累计解保202户、0.93亿元,实际代偿率为0.57%,远低于国家3%的控制标准。


(五)放大杠杆效应。1-9月份,完成新增担保2211户、金额6.7亿元,提前完成全年新增担保6亿元的目标任务。两年多来,累计完成担保3699户、金额11.5亿元,在保余额突破10亿元、达到10.6亿元,资本金放大5.3倍,纳入政担合作的风险补偿金放大10.8倍,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担保项目覆盖7个县区“7+3”特色农业产业、“米袋子”“菜篮子”等农业重点领域,聚焦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小微企业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以信用方式反担保占比85%以上,户均担保31.2万元,年化担保费率0.56%,年化综合融资成本6.18%,平均融资成本降低30%左右,助农增收3亿元以上。同时,按照广府办函〔2020〕46号文件要求,及时承接省公司“政担银企户”到期转贷项目95户、金额0.74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政担银企户”扶贫贷与乡村振兴担保产品有序衔接,助推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


二、下一步打算


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的总体要求,遵循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靠政府、产业发展靠金融、金融增量靠担保”的投入格局,紧扣全市“7+3”和“一区两带七集群”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深化“政银担+”合作体系,创新农业全产业链担保产品,推进农业担保数字化转型,共建县区金融支农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担政策进乡村活动,推动市县两级完善风险补偿金建管用机制,对缴存到公司的风险补偿金放大20~40倍,不断提升服务全市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整体能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广委发〔2021〕6号文件)提出的“用好用活‘政担银’等新型金融产品,‘十四五’期间金融资本投入三农200亿元以上”的总体目标持续贡献农担力量,发挥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主力军作用。


主办单位:广元市财政局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单位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东坝文化路60号 联系电话:0839-3263273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5   蜀ICP备1900410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18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