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全力推行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以“六大任务”为主线,大力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全区水污染有效防治,水环境显著改善,水生态良性循环,河湖健康生命切实得到维护,河湖水域功能永续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健全组织体系、落实制度保障。区、乡设立总河段长办公室和河长制办公室,区、乡、村分级设立河段长,实现区、乡、村三级河段(库)长全覆盖。建立河长制配套制度,明确各级河段(库)长是河道(水库)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履行保护、管理、治理“三位一体”职责。出台《利州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及各级河长工作职责。建立河段长巡河制度,建立了区级河段长每月1次,乡镇级河段长每月3次,村社区河段长每周不少于2次的巡河制度。
做实基础工作、实现有序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在梳理河湖管护和治理突出问题基础上,编制16条纳入区级管理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各级河段长使用手机APP进行信息化巡河,实时同步各级河段长巡河轨迹、巡查内容以及在线案卷处理、督办、通报等。设立区、乡、村三级河段长公示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社会齐抓共管河湖管护与治理的局面基本形成。通过媒体、电视台、发传单、办讲座等多渠道对实施河长制进行全方位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管理保护中来,形成全民共治合力。
突出工作重点、提升管河水平。围绕河长制六大重点任务,深入开展四项行动。一是扎实开展清河行动。结合清“四乱”,严厉打击河道砂石偷采行为,规范整治沿河企业,拆除违规及设置不合理沿河及涉水企业。近年来,拆除清江河沿岸聚友、恒基、司马3家砂石加工企业,搬迁奇明1家砂石加工厂,规范整治沿河砂石加工企业9家。整治完成并销号菖溪河农家乐违规占用河道、菖溪河漂流中心涉河未批先建、两家砂石加工厂涉嫌违规占用河道、嘉陵江冬游协会占用河道、清江河违规占用河道种植等“四乱”问题8个。二是强力推进护岸行动。投入资金350万元开展了16条纳入区管河流的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投入资金30万元开展了嘉陵江、白龙江、南河、清江河等规模以上河流的岸线规划;投入资金10万元开展了平溪河健康评价;通过新建堤防、岸线整治和生态岸线建设等形式对区级河道水域岸线进行规范整治,并对部分损毁河流岸线修复治理,加强岸线巡查维护,“十三五”期间,全区投入4亿余元建成主要河流堤防20余千米,建成绿化景观22万平方米。三是全方位实施净水行动。对市区重点7条河道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将沿河企业的工业污水及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进入污水管网。“十三五”期间,全区投入3亿余元建设改造主支管网155.7余千米,新建及改造污水处理站5个。在嘉陵江、南河城区段建设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站,24小时不间断加密监测水质变化,科学及时解决污染问题。通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主要河流沿岸农村厕所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四是大力推进保水行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印发《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方针,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0年全区治理水土流失16平方公里。
目前,全区纳入河长制实施范围的河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河流生态及“美丽河湖、健康河湖”面貌已经呈现,河长制制度优势得到充分体现。近三年来,辖区内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其中白龙江水质持续稳定在Ⅰ类标准,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