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村入户调查,分类清单管理。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 ,对全区8062户建卡贫困户用水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实行一户一表、一村一册,建立贫困村、贫困户,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用水需求台账,并在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昭化区“十三五”农村饮水巩固提升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昭化区2017年贫困村水利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昭化区2017年非贫困村农村饮水巩固提升方案》。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保障目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清单式”管理,层层传导压力。列出月、季度、年度工作清单,加强执纪问责,持续开展“一月一点评、一季一督查,一年一总结”活动,采取“功必赏、过必罚,绩必奖、错必究”的工作机制,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步伐,并与区发改、财政、卫计、扶贫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形成合力,打好水利脱贫攻坚战。
(2)多元筹措资金,高点统筹规划。采取“向上争,地方筹,群众投”等形式,统筹水利项目资金,开展水利扶贫大会战,着力解决贫困户的水利需求。通过整合2017年小农水、水保、小型水利维修养护、小型水利移民后扶等项目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出了农村供水工程用地列入政府公益用地,农村供水工程主体部分由政府投资、入户部分由农户部分筹资、政府全面兜底等惠民政策,发动群众按照“一事一议”原则,踊跃投工投劳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同时坚持“集中供水为主、联户供水为辅、分散供水为补”的建设总思路,依托已有的紫云、团结等水厂进行改(扩)建、延伸供水管网,辐射解决周边村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与移民搬迁、美丽幸福村相衔接,新建八一、高峰、胜利、何家坝等水厂实现农村饮水“并联互通和双水源供水”。
(3)立足水源保护,确保水质安全。认真贯彻落实我区《“十三五”农村饮水巩固提升规划》,安全饮水4项评价指标要求,划定全区95个农村重点水源地保护区,采取“公司+村(居)委会+户管”的模式实行分类管理,对水源地相应村组落实管护责任人,设置水源保护警示标识,同时,推行农村改厕和沼气池建设,减少水源二次污染。积极加快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昭化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昭化区农村生活用水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区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作用,做好行业内控,加强人员培训,坚持持证上岗,落实工作经费,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卫计部门的密切协作,切实提高水质检测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村饮水水质达标。
(4)创新管理体制,长治促水久安。针对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按照《广元市昭化区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从强化建设程序、规范竣工验收入手,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区、乡专管机构建设,明确管理内容和要求,解决“没法管”的问题;落实管理责任和人员,加强饮水工程管护。全面落实国家对饮水工程建设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合理确定了供水价格,做到“同网同价同政策”,大力推广农民用水协会参与式管理,走以水养水、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全面推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