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灵山秀水的广元,绿色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大山大水大森林让这个川北小城的人们充满了幸福感。
但你是否想过,如果不加以保护,它们就会悄悄离我们远去?
还记得黄土高原的万千沟壑吗?还有西北地区的戈壁荒漠,这些都是水土流失给我们敲响的警钟。
广元要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土保持不仅是广元生态安全的底线,更是广元绿色发展的生命线。
从市第七次党代会到市两会,从七届二次全会决议到政府工作报告,“大保护大转型”“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良,宜养宜游宜居宜业特色鲜明”,这些成为广元美好未来的“关键词”,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对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重视。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委书记王菲在发言中建议:“实行差别化、特殊化的区域支持政策,使川陕苏区实现绿色崛起。”
优势得天独厚 仍需加强保护治理
“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水天相接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卷,用来形容广元的城市风光一点也不为过。
广元地处秦岭南麓,正好位于南北过渡带, 既有南方的湿润滋养的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的特点。
广元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支流有80多条。水域面积89.47万亩,水资源总量67.42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57.8亿立方米。
广元城市虽小,但论及山水森林,却要用一个“大”字来形容。“大山大水大森林”,这是广元人引以为傲的,也是广元实现绿色崛起,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最大的底气所在。
广元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占总面积80%左右,坡耕地面积大且土质疏松,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时空分布不均,暴雨后极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之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不可避免地扰动了原地貌、破坏了原有植被,产生了大量弃土弃渣,人为生产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程度。
据了解,根据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水土保持普查成果,我市水土流失面积达690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2.30%,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2086吨/平方公里,根据2013年水利部印发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广元市下辖7县(区)被全部纳入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广元底子好,但水土流失的隐患也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加剧如影随行。
水土流失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我国又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治理也是我们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治理水土流失,政府如何作为是成败的关键。
2011年以来,我市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70.03平方公里,完成总投资14.74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61.18平方公里。2016年,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8.85平方公里,改造坡耕地14.88万亩,综合治理小流域26条。
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以来,全市累计有886个生产建设项目编制并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全市(含县区)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1736次,发放整改通知276份,其中市本级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231次,发放整改通知97份;各县区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1505次,发放整改通知179份,通过依法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进行整改,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遏制了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明显改善了工程区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确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96平方公里。
控源头重监管 共建秀美山川
广南高速龙潭互通立交沿线,边坡平顺,草木茂盛。你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是项目弃渣场。就在建设之初,由于项目方未及时布设截排水沟、绿化措施也不完善,弃渣场土地裸露,一到扬风天尘土泛起,一到雨季则泥水横流。
市水务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发放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并对业主单位宣传了水土保持法相关要求。业主及时组织施工单位投资300余万元历时3个月进行整改,整改后的渣场边坡平顺、排水沟渠畅通,植被恢复较好。该项目也顺利通过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这是我市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2年以来,全市水利系统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加强与农业、林业、国土、农发、以工代赈等部门合作,协同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农田保护、保护性耕作推广、山地灾害防治、土地整治等相关工程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数据显示,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量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开展封山育林,我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增加8%以上;通过建设水平梯田,营造坡面排水系统和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增加了蓄水保土能力,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新增保土总量442万立方米,新增蓄水2334万立方米,降低土壤侵蚀模数2000吨/年/平方公里, 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90%以上。
更让人惊喜的是,水土保持治理不仅带来了看得见的青山绿水,更带来了摸得着的真金白银。通过水土治理,项目区的粮食产量提高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收10%。
水土养人 人养水土
尽管我市多年来不遗余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但现实却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
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广元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
水土保持工作绝不仅仅是政府和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广元人在脑海里时刻绷紧的一根弦。我们每个人不仅享有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水、生活在宜居环境中的权利,也负有呵护天青、地净、空气清新的义务。我们是美丽广元的主人,更是美丽广元的建设者。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