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元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154号提案的答复
夏登坤委员提出《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的建议》(提案第154号)。现回复如下: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各级党委政府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以来,我市共解决了130余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问题。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我市农村实际,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水源水质优先满足生活用水的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集中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扩大规模,供水到户;居住分散、水资源短缺的地方规划建设集中供水点供水系统;居住零星分散的农户修建分散供水工程。
二、防治并重,水质保障。依法划定饮用水源的保护区域,设置防护地带,确定水源保护区界,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和综合管理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保护好供水水源。在工程建设中加强水处理设施配套,逐步建立和完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实行动态监测,努力提高水质检测服务水平,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逐步使农村水质监测工作达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供水安全。
三、构建体系,落实资金。近年来,我们逐步探索并形成了“总站+协会+户管”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机制,苍溪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在工程运行中正逐步规范供水成本计收水费,实行有偿供水,力争实现“以水养水”,确保饮用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四、归口管理,强化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市基本划定了城镇和部分乡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保护区,并严格按照工程权属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标志界桩,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日常巡查,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饮水安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大了县、区级农村饮水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力度。
五、加速推进,谋划长远。“十三五”农村饮水将进入新阶段,我市已全面启动“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和提质增效规划工作,在“十二五”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十三五”将按照“巩固提升”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科学客观地进行需求分析,谋划今后5到10年的农村供水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