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引进新型主体。围绕培育优质粮油、生态畜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锌茶叶、道地中药材和劳务“6+1”特色产业,把企业、业主、营销组织等市场主体引进来,已建成农田水利覆盖的产业基地400万亩。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合社2221家、家庭农场593家、龙头企业320家,辐射带动59%的农户。
(2)强化节水科技支撑。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通过互联网PC端和手机APP,控制田间阀门和监控灌溉用水技术,构建三会现代园区智能化灌溉体系,实现智能化灌溉2200亩;以高标准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灌溉技术为标准建设苍溪文家角、剑阁杨家坝等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0.516万亩。
(3)推进品牌改造提升。以红心猕猴桃、核桃、土鸡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实现农民增收,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省著名商标28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6598元,增长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