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汛期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青川县水务局周密部署,合理调度,认真开展汛期供水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抢险物资,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坚持把工作做到前头、做到细处,确保汛期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
一、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了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青川县水务局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隐患排查小组,对全县36个乡镇的安全隐患点进行了排查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督促其立即整改并组织人员分别对相关场镇供水站排查隐患整改情况进行了验收,消除了安全隐患。
二是做好了防汛期间供水应急抢险的准备工作。制订了《青川县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并印发给各乡镇,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并在青川县感恩文化广场进行了防汛应急演练,筹备了应急抢险物资和设备,全力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在全县集中供水厂周围醒目位置安放水源保护区标志,加强农村供水水源地保护和巡查,建立汛期巡查制度,明确水源巡查责任人,强化保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源安全。
四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强化输水管线、水厂等重点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巡查和维修,使重点设备、设施处于完好状态,保障汛期供水设施全天24小时供水。
五是进一步完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实行24小时值班,要求值班人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保持联系,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立即进行处理,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供水事故造成的危害,确保水量、水压、供水范围、供水时间等满足群众用水需求。
二、亮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相关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建设任务、进度计划、时间要求、管护措施逐级落实到责任单位、部门和责任人,强化责任制的刚性约束。明确了管理责任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公示应急抢险电话,明确了主体责任和工作职责。把农村饮水安全纳入县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和县两办督查常态化重点督查工作。
二是着力完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大量建成,完善工程建后管护已成为必须加强的重要工作。总体来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依然是制约工程良性运行的薄弱环节,也是造成一些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出现“末端反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按照水利部“加快最后一公里”和“三驾马车”建设要求,乡镇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立专户,专帐管理核算,落实管护人员,计量收费,确保工程建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我县所有乡镇都明确了乡镇、村级供水保障责任人以及制定乡镇、村两级供水安全应急预案,目前,36个乡镇均已建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并由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每年将公共维护资金的10%注入农民用水者协会专用账户,用于农村供水的保障、维护和管理。
三是切实保障供水水质安全达标。根据卫计部门的监测,目前农村地区的供水水质达标率依然偏低。从卫生计生部门的水质监测结果看,如果进一步加强水质净化消毒,特别是消除微生物指标的影响,水质达标率将会大幅度提高。青川县水务局和卫计、环保等部门利用食品宣传月、媒体、宣传手册、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各乡镇按照水质净化和消毒的有关要求,强化措施,进一步确保供水水质达标。同时,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规范和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的水量和水质安全。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和跟踪问责。监督检查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青川县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后管护等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并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督查督办。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措施不力、工程进展缓慢、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存在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的,特别是弄虚作假的,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五是强化业务水平,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我局和卫计局共同组织开展了“青川县2016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监督培训会”和“2016年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培训会”,通过专业培训,提升了业务知识;通过开展“2016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和“世界水日”等宣传活动,宣传了农村饮水安全和供水安全知识,使老百姓对农村饮水安全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今后工作更好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