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英代表:
您在市人大八届五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促进广元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化建议》(第157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筑牢种植根基”方面
(一)良种繁育攻坚。以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目标,大力培育和推广道地中药材种植,广泛开展种源供应、技术推广、产品加工营销等服务,有序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淫羊藿、天麻仿野生栽培等良种繁育技术,发布了《天麻设施化栽培技术规程》、《川明参生产技术规程》等5项地方标准。二是成立林下中药材种植养殖协会,推行“主导产业+协会+专家团队+服务队”的“1+3”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种植一味药”向“种好一味药”跃升,“广元茯苓”成功获批首个“川产道地药材”,“苍溪川明参”“旺苍杜仲”“青川天麻”均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五味子、连翘远销韩国。202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0.8万亩,实现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60.5亿元。
(二)规模种植领航。按照“园区引领、基地示范、全域提升”的发展思路,推动全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行“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籽)苗供应、统一农资配送、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保价回收的“五统一”服务,从源头保障中药材品质;依托平台公司统一林地整理,通过“返租倒包”“租赁”等模式,推动林药、林菌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区域样板基地,形成射箭—红岩万亩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带。建成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7个、现代产业园区11个。今年以来,昭化区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已建成卫子镇千秋村等4个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超2000亩,在元坝、红岩、磨滩等镇规划年度营造林建设5000亩。
二、关于“升级加工实力”方面
(一)企业培育引强。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健康企业30家,其中中医药生产规上企业12家,即中药饮片加工企业8家、中成药生产企业3家、保健食品制造企业1家,生产的产品涵盖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中药健康产品、日化产品等350余种。四川赤健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和“天麻”获批全省第一批中药材GAP示范建设重点企业和品种。市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今年4月邀请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赴广就规划编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目前,规划编制正在有序推进中。2025年1-4月洽谈中医药产业项目8个。新签约项目3个,签约金额3.45亿元。新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1.5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4个,总投资0.83亿元。
(二)设备焕新升级。已建成川陕甘最大的无硫天麻加工基地,实现车间、设施设备等硬件改造升级,年产量达1500吨,产值达2800万元。
三、关于“擦亮品牌、畅通市场”方面
(一)品牌建设。近年来,我市依托一二三产业资源优势,努力推动全市中医药融合发展、共享发展和协同发展,全力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地。一是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以基地建设和药材产品研发为重点,积极引进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落户广元。二是拓展药材销售渠道。加强对“广元十味”“秦巴药都”品牌宣传的总体策划和系统推进,支持品牌整体推广。2024年“昭化茯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并被评为省内第一个通过“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352工程)认证的中药材品种,品牌效益逐步显现。树立“互联网+现代农业”理念,搭建产销平台,开拓市场,加强中药材线上线下销售,支持中药材基地与电商直播基地开发新产品,挖掘明星产品。昭化区依托四川扶贫微商店、益农信息社等平台,推出昭化茯苓等8类农林产品作为网销“爆款”产品,今年以来,苍溪县在河地镇兴华村沙参中药材种植基地,开播两小时销售农产品2000余单,其中仅沙参就有500余单;4月19日广元市特色产品(北京)展销月暨商贸产业专题推介会”在北京天府优选旗舰店隆重启幕。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以“川品出川·广元优品进京”为主题,通过“专题推介+长效展销”模式,全面展示广元商贸产业优势,助力地方特色产品(含道地中药材)走向全国市场。三是加深产业融合发展。市中医医院、赤健中药等7家单位成功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孵化单位)。大力发展中药院内制剂,已将62种中药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报销,玄麦清咽颗粒等5种院内制剂纳入了首批省级调剂目录。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等重大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杜仲、乌梢蛇、茯苓三个中药材纳入厅级科研项目立项;鼓励豪运药业、赤健中药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中成药新药、中药提取及中药配方颗粒进行研发,其中参梅养胃颗粒(无糖型)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补充申请批准,现全国仅两家企业拥有该品种(含豪运药业);指导县区开展药旅融合发展,提升昭化、苍溪药博园建设品质,引导本地餐饮酒店创新推出药膳美食,有效促进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其中昭化药博园在今年清明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20.23%;积极宣传太素脉法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将茯苓、天麻等广元产道地中药材按程序纳入地方特色食品管理及大健康产品、日化用品等研究、开发和利用。
(二)信息建设。以创建“352示范工程”为契机,昭化茯苓已形成茯苓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接入中药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建设了“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茯苓全链条溯源体系;茯苓被纳入省重点发展品种,昭化茯苓“种一休三”模式入选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四、关于“强化政策扶持、厚植人才沃土”方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始终坚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以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奋力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
(一)政策体系建设。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2023年5月市政府印发了《广元市“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从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提升中医药应急能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二是建立高效运行体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市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市重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生物医药产业专班等议事协调机构,构建起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框架体系,全方位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三是健全融合发展政策。立足我市中医药资源优势,相继出台了《促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二十条措施》等系列文件,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格局,有利于发展个性化、便捷化、共享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二)人才招引培养。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吸引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等人才来广元指导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专家对口帮扶机制;岚晟生物、赤健中药等企业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二是强化能力建设。印发《广元市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工作方案》等专项工作方案,邀请省药监局、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专家来广宣讲示范工程和GAP政策。三是深化院校协作。昭化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合作开展昭化茯苓高产种植技术研究;利州区与成都大学合作开展天麻良种筛选、商品麻生产、种子和种麻培育等技术研究,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灵芝种植技术研究;剑阁县与四川农业大学和省林科院合作开展“核桃+菊花”“核桃+前胡”等林药种植模式研究,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合作开展淫羊藿仿野生种植技术研究。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产业提质、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重点领域,做大做强中药产业规模,为中医药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感谢您对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郑丽君,0839-3603960
广元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