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河北省滦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于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四川省广元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袁明胜,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委主任张丰忠,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前河刘村“第一书记”赵宪阳,五位嘉宾分别从市、县、村及医院等不同层面,介绍了健康促进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做法,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据了解,2018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布了《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了河南、广西、贵州的优秀实践案例。时隔半年,各地又不断摸索和总结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发布会上,李为民介绍了发挥医院作用助力凉山州三年攻坚行动的做法和经验。李为民表示,华西医院在三年攻坚行动中聚焦地域需求、聚焦能力提升、聚焦体系建设,结合不同地区居民的普遍健康问题和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并在“输血”的同时,积极提升其“造血”能力,将基层医院打造成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最后,建立以提高覆盖率和有效率为目标的规范化防治体系,让疾病干预和健康教育真正进乡村、入家庭、到个人。
袁明胜介绍了当地“健康细胞”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情况。广元市按照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要求,以“阻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为目的,“以提升家庭整体健康素养、改善健康生活条件、强化医疗保障水平”为核心,全面开展了以“健康家庭”“健康村”创建和健康明白人培养为抓手的“健康细胞”建设,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截至2019年10月,全市已有248个乡镇卫生院、739个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创建健康村494个、健康家庭68872个,培养健康明白人14.4万人,农村群众发病率明显降低,健康素养普遍提升。
我们所说的健康细胞,就是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健康家庭标准就是“四好五有”,“四好”就是习惯好、身体好、环境好、家风好,“五有”就是每个家庭有健康明白人、有签约医生服务、有应急小药箱、有健康劳动力、有无公害种养殖业。健康村的标准是“六个好”,就是健康教育开展好、健康家庭创建好、医疗卫生服务好、环境卫生整治好、绿色产业发展好、村风民俗形成好。
健康细胞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重点通过建立四大工作机制进行推动。
一是党政主导。由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落实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每年初制定年度创建方案,实施目标管理。各县区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创建实施主体,形成了县、乡镇、村组和家庭“四级共建”的创建机制。
二是行业牵头。由卫生健康部门综合协调,制定创建标准,开展业务指导,实施考核评估和表扬命名授牌。整合市县乡(镇)村四级医疗人员组建了健康服务团队开展上门服务,实现了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和科学治疗。
三是部门协作。我们坚持把健康家庭、健康村创建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厕所革命、医疗服务、文明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有效整合医保、民政、财政、残联等部门资金资源,形成完整的、可持久的贫困医疗救助机制。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全市各县区还建立了农村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有效阻击农村困难群众患重特大疾病经济陷入困境而致贫、返贫,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四是群众参与。群众是健康细胞建设的主体,群众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创建成效,我们引导和支持各县区开办健康知识大讲堂,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努力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健康明白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健康细胞建设中的获得感。
发布会后,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2019年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目前,全省正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家庭、学校以及建设健康教育阵地等健康教育“七大工程”,做到为每个贫困患者家庭培训健康“明白人”、发放健康实用工具以及为基层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全省88个贫困县中已经有20个开展了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