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贫穷”里注入“健康细胞”的时候
2019-11-11 10:15 来源:本网原创

当“贫穷”里注入“健康细胞”的时候

——四川省广元市健康扶贫采访纪实

本网讯(记者 刘强)贫困,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生病确实是造成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四川省广元市,其既是革命老区,也是秦巴山连片整体贫困地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万人,其中因病致贫达12.9万人,占比高达56%。针对这种情况,近些年来广元市不断加大健康扶贫、健康促进的力度,从“三个集中、三个一站式”模式,到“健康细胞”创建工程,全方位吹响向贫困宣战的健康号角。

一站式服务 一切为了农民方便

11月6日,广元市昭化区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大厅里,区卫健局局长冷建春向记者介绍到:为了方便贫困户看病报销,昭化区创建推行了“三个集中、三个一站式”模式,即:集中资金,2017年以来,整合各类资金2400余万元,集中划拨到医保部门,开设健康扶贫资金专户,由医保部门统一管理、统筹使用;集中办公,专门建立了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大厅,抽调卫健、民政、保险等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进驻大厅集中办公,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在“一张桌子上”、“一次”就能审批完结;集中监管。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贫困患者在区内住院实行“零押金和零预付”制度,只需在医院结清10%以内自付费用即可出院,区外住院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可依次办理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卫生扶贫基金救助等全部政策;门诊慢病费用“一站式结算”,在群众“家门口”免费办理门诊慢病鉴定手续,门诊慢病发生的费用,由乡镇卫生院代为审核和兑付救助,实现“一站式结算”;医疗机构垫支费用“一站式结算”。

大厅里共有个人待遇结算、健康扶贫救助、医疗救助结算等8个窗口,来自昭化区卫子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席正强正在健康扶贫救助窗口办理业务,实际上他并不是办理自己看病的手续,而是为本镇85位病人来办理手续的,也就是说,农民看病后可以不用跑手续,只要把相关票据交到乡镇卫生院,卫生院即会统一为农民去办理。

窗口工作人员王丹告诉记者,理论上农民可以直接来大厅办理手续的,但实际上农民个人来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来,一天时间里她会接待七八个单位,每个单位都有几十人的材料,其中既有贫困户,也有非贫困户。

随后记者来到了昭化区人民医院,在出院结算窗口,来自清水乡文华村的张发德正在办理出院手续。他今年68岁,是刚刚脱贫的贫困户,三周前在地里劳动时不慎摔倒导致左侧锁骨骨折,住院三周期间做了手术,加之治疗了其它的慢性病共花费1.4万余元,而按照广元市贫困户住院个人自负10%、特困户住院零费用的政策,他只需负担1400余元即可。

张发德告诉记者,是党的政策好让他敢治病能治病,现在他已脱了贫,两个孙子,一个上高中,一个已经上了大学。

 
昭化区文华村村民张发德在展示他的出院结算单据

贫困户门诊看病也能报销 慢病人的福音

从2016年开始,四川省出台了贫困户门诊费用个人自负10%的政策,广元市贫困户住院、门诊两个10%的政策,让贫困户看病有了“定心丸”。

66岁的赵兴春是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的一个贫困户,他贫困的原因是由于其爱人常年的慢性病。他家里就老两口,爱人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一般不需要住院,但需要长期吃药,而家里的收入全靠老赵一个人种点地打点工,2014年他家人均年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两人总收入不到5000元,但爱人一年的药钱就需要6000元,日子的吃紧可想而知。

贫困户门诊自负10%的政策给老赵家里解决了大问题,如今他爱人一年药钱自负就只有几百元。2016年,相关部门发给老赵3000元启动资金发展种植业,老赵种了5亩梨、4亩柴胡,梨现在还没有挂果,但柴胡已经见了效益,亩均纯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2018年,村委员又安排他到位于村里的广元市百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去打工,一个月工资收入2500元。2018年,老赵家人均年纯收入1万元,今年他预计能达到2.5万元。老赵脱贫了!

昭化区明觉镇云峰村村民杨绍敏患尿毒症多年,每月需血液透析10次,每次800元,全年仅血液透析就要花费9.6万元,需全额垫资后经新农合报销3.8万元,自付费用高达5.8万元,成为典型的“因病致贫”患者。自广元市探索的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后,他被安排到定点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实施“打捆付费”的政策,通过医院减免(每次400元)、医保报销(每次315元)后,单次血液透析自付仅85元,全年仅需自付1.02万元。目前,杨绍敏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信心。

未病时防病 四川农民搞腊肉少了

有了病一定要能够看上病看好病,而平时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尽量防病在先,这就是广元市开展“健康细胞”创建工程的初衷。

广元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袁明胜告诉记者,所谓健康细胞,就是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健康家庭标准是“四好五有”,“四好”就是习惯好、身体好、环境好、家风好,“五有”就是每个家庭有健康明白人、有签约医生服务、有应急小药箱、有健康劳动力、有无公害种养殖业。健康村的标准是“六个好”,就是健康教育开展好、健康家庭创建好、医疗卫生服务好、环境卫生整治好、绿色产业发展好、村风民俗形成好。

11月7日,苍溪县东青镇东升村。平整的水泥道路,美丽一致的村民新居,还有清新的乡村空气。记者来到了村健康家庭户寇永兴的家里,他今年已经80岁了,老伴去世后一个人生活。虽说是一个男人独自生活,但家里面却是干干净净,个人穿戴整整齐齐。他告诉记者,他到现在身体一直都很好,一年到头很少生病,吃上很平衡,不吸烟,不喝酒,家里还有一个应急小药箱,有健康书籍。同时,还在庭院里种植了共一亩地的蔬菜水果,其中有蜜柚、葡萄,还有小青菜、牛皮菜、胡萝卜等。

苍溪县卫健局四级调研员侯彬介绍,2017年8月,东青镇把东升村作为“健康细胞”建设试点村,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东升村共有364户1346人,目前已完成改水345户,改厕340户,改厨356户,改圈320户,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站1个,添置体育健身器材20多套,无公害种植达1500余亩。培训健康明白人300人,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家庭医生签约实现了全覆盖,创建健康家庭户360户,村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

那么,村民的健康素养提升又体现在哪里呢?比如,腊肉曾很长时间里是四川人的最爱,但烟熏食品进食太多对健康是不利的,现在这里的农民还在大吃腊肉吗?

同在东升村的贫困户黄纯超,他同时也是村里健康家庭户。他以前腊肉是三五天就要搞一顿,现在基本是十天半月才搞一顿。

而三会村的赵兴春,以前自己还做腊肉,现在已经不做了,吃腊肉的频次也由几天变成了个把月。

袁明胜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10月,全市已有248个乡镇卫生院、739个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创建健康村494个、健康家庭68872个,培养健康明白人14.4万人,农村群众发病率明显降低,健康素养普遍提升。到2020年,就是明年年底,广元所有的贫困村和贫困家庭将100%建成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另外1802个非贫困村中50%要建成健康村,非贫困户中的50%要建成健康家庭。到2030年,与健康中国建设同步,力争使我们所有的贫困村、非贫困村、贫困家庭、非贫困家庭都100%创建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达到“健康细胞”建设的预期目标。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