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秦巴山区的广元,是革命老区,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市有310万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23万,其中因病致贫的占到一半以上。贫困与健康问题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才能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或者不生大病,以健康的体魄投入生产生活,共同踏上小康之路?
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广元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进展。广元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袁明胜在会上介绍了开展“健康细胞”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情况。
“我们通过对因病致贫贫困户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致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他们的健康意识淡薄,健康行为不好,生活习惯较差,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很差,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比较弱。加之生病之后,由于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就容易致贫或者是返贫。“袁明胜介绍,针对这种现状,广元坚持标本兼治,防治结合,拔除“病根”,全面开展了以“健康家庭”“健康村”创建和健康明白人培养为抓手的“健康细胞”建设,2016年就开始在苍溪县、昭化区探索试点,2017年就全面铺开。
经验传真
健康细胞要如何打造?
在新闻发布会上,广元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袁明胜谈到,健康细胞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广元重点通过建立四大工作机制进行推动。
一是党政主导,由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落实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每年初制定年度创建方案,实施目标管理。
二是行业牵头,由卫生健康部门综合协调,制定创建标准,开展业务指导,实施考核评估和表扬命名授牌,整合市县乡(镇)村四级医疗人员组建了健康服务团队开展上门服务。
三是部门协作,坚持把健康家庭、健康村创建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厕所革命、医疗服务、文明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有效整合医保、民政、财政、残联等部门资金资源,形成完整的、可持久的贫困医疗救助机制。
四是群众参与,引导和支持各县区开办健康知识大讲堂,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广泛参加,努力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健康明白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健康细胞建设中的获得感。
对此,苍溪县卫健局中医股股长赵志刚深有感触,“健康细胞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党政主导。”他进一步解释道,除了改水改厕,还涉及卫生的室内外环境、安全的务工条件以及无公害种养殖业等等,需要多个部门联动。
(“健康村”三会村的民居)
记者观察
健康家庭:从“治病”到“防病”的观念转变
赵兴春和康德英是两夫妻,都年过六旬,生活在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
因为妻子康德英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多种慢性病,一度连家务都做不了,更没法务农或务工。丈夫赵兴春为了照顾老伴,也无法外出挣钱,整个家庭一年的纯收入才两三千元,但康德英每年的医药费就得花上六千多。
他们曾经是因病致贫的案例,但也是治“病根”拔“穷根“的典型。
2014年,他们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门诊医药费报销90%的待遇,康德英每月的医药费只需自费约200块。
经济负担小了,康德英也更敢上医院看病,并遵从医嘱好好吃药了。有了科学、持续的治疗,康德英的身体逐渐好转,如今又能在自家种植的药材地里做点锄草之类的轻体力活了。丈夫赵兴春也更能放开手脚劳动,除了栽种10亩的梨树和中药材前胡,村委会还介绍他去当地的药企打工。如今,这个家庭已经能有4万左右的年收入了。
“我们赶上好时代、好政策了,大家帮了我们这么多,现在也该我们个人自力更生了。”赵兴春感慨。
据悉,健康家庭标准就是“四好五有”,“四好”就是习惯好、身体好、环境好、家风好,“五有”就是每个家庭有健康明白人、有签约医生服务、有应急小药箱、有健康劳动力、有无公害种养殖业。
健康明白人是怎样的存在?
在赵兴春的邻居黄映江家中,记者看到其厨房整洁明亮,用着天然气,有两块菜板,油盐酱醋等调料都装在小小的包装里。
(黄映江家的厨房)
黄映江告诉四川手机报记者,自己曾经吃饭口味很重,要放很多油盐才觉得有滋味,可能就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以前高血压挺严重的。在今年该村的健康村创建中,黄映江被选为家庭的健康知识明白人,在健康知识大讲堂里接受培训。“现在晓得以前的饮食习惯要不得了,要饮食清淡,健康大讲堂上还发了控油壶、控盐小勺子,还有两个菜板,生熟分开切也很重要。十年前,我体重有两百多斤,现在保持在140斤,血压控制得好了,更健康了。”讲起“养生”来,他头头是道。
虽然丈夫赵兴春才是家里的健康明白人,但康德英在健康上也丝毫不含糊。村里一开健康大讲堂了,她要去听;医生说了天气热时不能下地去干活、要按时吃药,她照做;尽管进城一趟要坐很久的班车,她也坚持遵医嘱每隔几个月去复查。她说,现在自己已经养成了防病跟看病一样重要的观念。
(康德英家的厨房)
(康德英说限油壶上有刻度,每次炒菜就可以比较注意用油)
健康村:无处不在的健康宣教与保障
寇德富今年已经76岁,是广元市苍溪县东青镇东升村的村医。寇德富从1961年就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以往在家坐诊,从2017年起,他在村卫生室有了固定的诊室。
“这是全自动的血压计,这是血糖仪,这是紫外消毒仪……”在宽敞洁净的村卫生室里,寇德富有条不紊地介绍起各种设备。
寇德富感叹,有了这个卫生室,设备全,村民们家又离得近,大家更经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没事就来测个血压血糖,有时候一天就有十来个,都等不及自己作为签约医生上门给大家检测了。
东升村的卫生室,是健康村打造的一个缩影。健康教育开展好、健康家庭创建好、医疗卫生服务好、环境卫生整治好、绿色产业发展好、村风民俗形成好,这是健康村的标准。
在记者走访的五龙镇三会村和东青镇东升村,健康宣传随处可见——村卫生室里关于禽流感饮食安全的宣传板报、村民家外墙上悬挂的宣传海报、插在家门口花坛里的小提示、每月召开的健康知识大讲堂等等。康德英感慨,现在村里有了统一的垃圾箱,大家都自觉不在房前屋后乱丢垃圾,在好的生活环境里,自己心态也更好了。
康德英所在的三会村,如今有着花园式村级健康活动阵地、平整的水泥路、整齐的民居、清新的空气,截至目前,80%的家庭用着自来水,73%的家庭使用水冲式便盆厕所……而放眼广元全市,已有248个乡镇卫生院、739个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创建“健康村”494个村,建成“健康家庭”68872户,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群众发病率明显降低,健康素养普遍提升。
(四川手机报记者 黄睿 摄影报道)